昨天有粉丝朋友评论说:“小编:我目前在国内寻求销售乌干达咖啡,合作共赢。”
我回复他说,今后多提提乌干达的咖啡(因为乌干达咖啡本身就是非洲四杰之一,这我是知道的,也是客观的),也可以叫东非四杰,因为他们都在非洲东北,包括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卢旺达、肯尼亚。
事实上布隆迪算是半个,但较少被提及,姑且就叫非洲四杰吧。
这位粉丝朋友看来是一个咖啡业者,我并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具体是从事哪种乌干达咖啡的销售。
我的文章除了宣传和分享和咖啡有关的一切,对好的咖啡好的产品做无偿宣传,之所以无偿,也是为了保证文章的客观性。
咖啡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商品,所以我的文章难免要提及一些产区和品牌,这对于朋友们的实际消费选择和避坑也是有利的。所以,当您看到我的文章在“卖力”推荐某个产区或者品牌的时候,那只能说明是它真的好,并非是广告。
今天就写一篇关于乌干达咖啡的探秘。
乌干达咖啡容易被忽视,但确实不容忽视。
它年产约800万袋(60公斤/袋),居非洲第二位(仅次于埃塞俄比亚),是全球第八大咖啡生产国。只是因为品种大多是罗布斯塔,故而较少受到咖啡爱好者的关注。
乌干达的罗布斯塔占全国总产量的75%-80%,年产量约500-600万袋,主要分布在中部低地(如马萨卡、姆皮吉、卢韦罗)。
阿拉比卡占20%-25%,年产量约150-200万袋,集中在高海拔西部(如布吉苏、基盖齐、鲁文佐里)。
乌干达咖啡豆年出口量约600万袋(72万吨),其中罗布斯塔出口占比超70%,主要流向意大利(用于意式浓缩拼配)、西班牙、德国;阿拉比卡出口以美国、日本、北欧精品市场为主。
乌干达咖啡的风味介于"经典非洲风格"和"醇厚传统感"之间,具体表现因处理法不同而异。
乌干达的阿拉比卡豆常见柑橘、莓果的酸甜感,中高酸度,带有黑巧克力或焦糖尾韵(如布吉苏AA级)。而罗布斯塔豆则口感厚重,低酸度,带有坚果、木质香气,常用于意式拼配或速溶咖啡。
在水洗阿拉比卡方面,酸度柔和且偏低,类似成熟苹果或柑橘皮,不刺激,而甜感则突出的焦糖、黑巧克力甜,尾韵带轻微蜂蜜感。Body则中等至厚重,口感圆润,类似糖浆质地。
典型风味有坚果调的杏仁、烤榛子风味;香料调的肉桂、豆蔻风味(尤其日晒豆);水果调的熟香蕉、红李子风味(少数高海拔产区)。
而日晒阿拉比卡/罗布斯塔的风味更狂野,带有热带水果(芒果、菠萝)和木质调,深烘时呈现烟熏感。但必须指出的是,部分罗布斯塔可能有土腥味或橡胶感(需精选高品质批次)。
下表是我制作的乌干达咖啡与非洲四杰中的另外三种的对比:
在咖啡产区方面,乌干达咖啡种植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包括:
埃尔贡山(Mt. Elgon):火山土壤赋予咖啡丰富的矿物质风味。
鲁文佐里山脉(Rwenzori):高海拔地区产出酸度明亮的豆子。
布吉苏(Bugisu):以平衡的果香和醇厚度闻名。
近年,乌干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错的小产区,如基盖齐(Kigezi),近年因厌氧发酵处理法出圈,年产仅约5万袋,但拍卖价达8-12/磅(远超普通豆2-3)。
还有恩通加莫(Ntungamo)产区,实验性蜜处理罗布斯塔,年产量不足1万袋,风味接近巴西黄波旁。
乌干达咖啡,传统日晒/水洗占90%,但2020年后非洲床晾晒、厌氧发酵等新技术在精品微批次中应用,使乌干达在SCA评分中屡获86+高分。
乌干达是全球第二大罗布斯塔出口国(仅次于越南),但因越南工业规模化生产,乌干达以“风味型罗布斯塔”差异化竞争(如意大利illy采购其做浓缩基底)。
在阿拉比卡领域,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相比,乌干达豆价格低10%-15%,但酸度更柔和、Body更厚重,适合拼配或中深烘焙爱好者。
乌干达咖啡豆种中,较为有名的是布吉苏AA(Bugisu AA),这是平衡型,适合手冲或法压。 埃尔贡山日晒豆,风味浓郁,适合爱酒香的人群。冲泡参数:阿拉比卡建议水温90-92℃,中粗研磨,比例1:15
乌干达咖啡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野性”风味——既有东非咖啡典型的活泼果酸,又因罗布斯塔基因多一份醇厚,性价比通常优于邻近的肯尼亚或埃塞俄比亚豆。
对探索非洲咖啡的爱好者而言,是值得尝试的选择。
感谢朋友们的留言,也欢迎多多留言,也欢迎点赞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