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为期三天的
“与辉同行阅山河”甘肃行
来到了最后一站——天水
提起天水,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
是蜀汉名将姜维的文韬武略
还是陇上江南的青山秀水
抑或是天水麻辣烫的香辣可口
无论是英雄的传说
还是市井的烟火
都是天水这条历史长河中
闪亮迷人的一朵浪花
这一次,且随宇辉的脚步
继续向着文明的深处漫溯
去探寻一个更为古老
更为根本的天水
这里
渭河汤汤,伏羲一画开天
麦积苍苍,禅意绵延千年
让我们一起
踏上这条“寻根之旅”
“天水,是寻中华文明根脉的地方”
01 伏羲庙
“经常关注天水的朋友,常常听到一个词,叫伏羲。”
董宇辉的天水之行,始于肃穆的伏羲庙之中。
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建筑群,院落层层递进,布局严整。殿前,巨大的“先天八卦图”镌刻于地,黑白流转间,似能从中窥见宇宙生生不息的律动。
不久前,2025(乙巳)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就在这里举行。
祭典当天,钟鼓齐鸣、雅乐悠扬。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代表汇聚于此,依循古老的仪轨,行三鞠躬礼,流淌于中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彼时紧紧地缠绕、交织、凝结。
这一切,都起源于这位共同的先祖。
八千年前,作为“三皇之首”的伏羲,在此开天明道,创造八卦,教民渔猎,结束了蒙昧,开启了文明。他的种种事迹,抽出了第一根经天纬地的丝线,为中华民族的文明织锦。
八千年后,一代代华夏儿女跨越天南海北,回到这片土地。循着最初的坐标,将怀念与尊崇,一针一线地缝入这条壮丽的文明绸缎之中。
02 天水市博物馆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
渭河滋养了这片土地,也孕育出了灿烂的早期文明。
祭拜伏羲庙,是对华夏精神源头的一场回望。而探索天水市博物馆,则是将这份漫长的记忆,熔铸在一件件文物之中,让我们得以亲手触摸这片土地长达八千年的心跳。
馆内的叙事,从大地湾原始的呼唤开始。一件件泥土制成的彩陶是原始先民生活的印记。
看似简单的陶碗内壁,绘制着神秘的符号,一些学者认为,这或许就是汉字最早的雏形。
从大地湾的文明曙光,到仰韶、齐家的薪火相传,再到周秦的强势崛起,天水掀起的每一朵浪花,似乎都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丝绸之路的开通,为天水的故事翻开了新的篇章,它逐渐成为这条东西方大动脉上的“陇上第一重镇”。
汉代雄健的铜车马、唐代华丽的唐三彩等等,都在共同地讲述着这座城市曾经的开放与包容。
在董宇辉心中,天水就像一个渡口,迎来送往,但中华民族的根,始终在这里。不同的语言、思想与艺术在此交汇、碰撞,卸下一些,也带走一些。
山河为舟,岁月为桨,它不慌不忙地摆渡着文明,让一些东西留下来,沉淀为天水的记忆,又让另一些东西继续远行,去往属于它们的地方。
03 麦积山石窟
天水之行,若不见麦积山,终是遗憾。
这座孤峰耸立、形如麦垛的奇山,藏着一座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艺术宝库。
要领略它的魅力,必须走上凌空搭建的悬壁栈道。脚下是百米悬崖,身旁是千年佛国,每一步,都不得不让我们代入当时工匠的视角,在艺术与惊险中跌宕。
风,从山谷间吹过,仿佛带着千百年前的气息。
石窟的开凿,始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十余个朝代,长达千年。
那些无名的匠人,将自己的悲欢,将对世间的爱与怜,都揉入了一抔抔黄土,塑造成了可亲可感的面容。于是,那份宁静与温柔,便得以在云崖峭壁之上,永远留存。
譬如第133窟那抹闻名于世的“东方微笑”,匠人们以传神之笔,将含蓄而温暖的情感,赋予了冰冷的泥胎。
又如那些被称为“薄肉塑”的凌空飞天,衣带飘飘,宛若御风而行,展现了古代匠人超凡的想象力。
这些无名的匠人,将自己的生命感悟,都留在了这些泥塑彩绘之中。
麦积山,便这样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文化见证。
04 尾声
夜月慵懒地倚着天幕,夕阳的余晖正被缓缓挤出界外。
董宇辉来到了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的翠湖公园。这里是此次“与辉同行阅山河”甘肃行最后一站的定播地。
褪去了名胜古迹厚重的历史感,翠湖公园展现的是天水温润、闲适的另一面。它就像这座古老城市的客厅,湖边的垂柳与廊桥亭阁,在灯火中倒映出如梦似幻的景象,温柔地安放着市民们日常的欢声笑语。
直播地护栏外,人潮涌动,市民游客喊声震天,天水人民的热情好客在此一览无余。
镜头前,董宇辉开始了对一天行程的复盘与沉思。在他看来,今天的天水之行,是一次不断向内探索的寻根之旅。
在伏羲庙,我们触碰到了民族记忆最深处的“根”,那是关于“我们从何而来”天问的庄严回答。
在博物馆,我们沿着大地湾清晰的“脉”,亲眼见证了中华文明如何从捧一缕黄土,到织成一条丝路的壮阔。
而在麦积山,我们最终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温润的“魂”,是被匠人揉入泥塑的慈悲与人性,是所有宏大叙事的温柔落点。
从“寻根”到“探脉”,再到“悟魂”,这一条完整的寻根之路,在天水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八千年前,先祖伏羲在此一画开天,抽出了文明织锦的第一根丝线。
八千年后,一代代后人循迹而来,透过一方小小的屏幕,将这份古老的记忆,传递给天南海北的千万观众。
屏幕内外,无数双眼睛共同凝望着这片土地,感受着那份来自血脉源头的呼唤。这或许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另一种形式的“寻根”与“归宗”。
写在后面
董宇辉为期三天的甘肃之行
至此画上句点
从庆阳高天厚土上农耕文明的源起
到平凉古道上多元文化交融的盛况
再到天水探寻华夏初心的震撼与感动
甘肃
这片土地的厚重、深邃与包容
给你我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行程有尽,但文明的长河
仍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
汤汤流淌,奔涌不息
此刻,我们挥手向宇辉作别
但我相信,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因为,当你在屏幕前读完这段文字时
或许那份出发的向往
已悄然在心中生根
那张通往甘肃的车票
也被你悄悄放进了行囊
交响丝路,如意甘肃
就在祖国西北
静候您的到来
文字 | 李登博
图片 | 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