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黄土夯筑的城墙、幽闭狭长的巷道,岁月斑驳的藏式木门……这里是地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年都乎乡郭麻日村的郭麻日古堡,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7世纪,是一座镇守边关的军营城,被誉为中国两千年屯垦戍边史“活化石”。千百年来,高原的晨昏沉淀在古堡的旧墙缝里、石板路上,记录着那段兵荒马乱的悠长岁月。
郭麻日古堡是青海省年代最早、国内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堡之一。2006年,郭麻日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亦是青海唯一获此称号的行政村。
古堡是黄土夯筑的长方形“城池”,内有东、西、南三个城门,东门设置在入村道路旁,是古堡与外界联通的主要出入口,在古代更有扼守交通要道的功能。古堡内道路幽闭狭长、迂回蜿蜒,巷道最宽处约3米,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布局错综复杂,高大的夯土墙除院落入口外没有任何窗口,如同迷宫。
近年来,古堡内不少老房子经过修缮和保护,被活化利用,成了咖啡馆、设计工作室、微型展馆等,“文艺范儿”十足。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住在官却扎西家的民宿里,畅聊文化差异,品尝藏式早茶;丹布古宅的梁柱间,游客的镜头与历史的斑驳交织交汇,丰盈了游人的视野与内心……(孙海峰、白波、张力洋、王绍绍、甘海琼、杨启红)
郭麻日古堡造型独特,东西长220米,南北宽180米,是一个由黄土夯筑的长方形“城池”。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古堡内部的青石板路最宽处约3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两边是高大的土墙。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高墙围抱的巷道迂回曲折,土木结构的藏式建筑特色鲜明,传统建筑和现代骑行工具同处出现,现代与历史,在这里和谐地融为一体。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青年唐卡画师官却扎西在自家画室创作。他曾应青海塔尔寺等多家寺院的邀请进行绘画。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官却扎西在自家开办了郭麻日小艺术博物馆。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丹布古宅是郭麻日村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宅,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郭麻日村村民。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郭麻日村的孩童在村头玩耍。人民网记者 张力洋摄
官却扎西家的民宿。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点击进入专题
下一篇:西藏铁路通车里程突破一千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