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能汉撰稿)2022 年 3 月 12 日,星期六,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楚雄州政协原副主席、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马旷源先 生,到大理州祥云县怡志园考察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和当代文学研究事宜,为拓展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活动搜集相关资料。 马旷源先生,带着我们一行三人,从楚雄出发,向往滇西祥云县城边的怡志园,踏春赏景,享受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
从楚雄到怡志园,有一百三十多公里车程。,顺楚大高速公路急行,很畅快的,没花多少时间,便从祥云高速公路出口,很快就到达了祥姚公路边的祥云县怡志园。 祥云县怡志园位于祥云县城东,距离县城约 5 公里,系农家乐经营模式,却又富有文化底蕴和特色。到达怡志园,高大的牌楼式大门,古朴典雅,极富白族文化气息。门口挂着若干艺术创作基地、展示基地、交流基地、接待中心等牌子,还是首都书画院大理分院的所在地呢。这些牌子提示我们,虽然是一处乡间休闲园,却也是颇具特色的文化大观园,艺术家时不时就来驻留,或创作,或写生的地方呢。
进入怡志园大门,感觉是到了一处风景优美,典藏丰富,陈列多样的宝地。先到休闲大厅稍坐片刻,园主赵瑞昌先生就热情周到地接待我们,奉上普洱茶让我们喝了解渴,还有怡志园介绍,顷刻间就让旅途带来的疲惫得以消减。随后则环游园中各景,听园主赵先生介绍和讲解,在他的带领下欣赏典藏珍品。 一番浏览下来,感受到浓浓的文化园景色与氛围。在怡志园里感受文化风光,享受浓浓的乡村振兴氛围。有远见的赵先生,毕生喜爱艺术和收藏,以其乡村农家庄园优势,向乡村旅游文化靠拢,举全力和汇聚各种资源,创建了乡村文化庄园怡志园。通过收藏艺术珍品,陈列展览以大理石画和水彩画,还有珍奇木石雕刻艺术品,餐饮住宿服务,诸多书画艺术活动,提升文化品味,向着较高艺术水准和文化氛围方向努力,展现出怡志园地处彩云之乡的文化优势与魅力。
在怡志园里,看到的大理石画,让人心灵震撼。在大理石切割中,切口断面呈现出特有大理石画面,应该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也是加工者独特艺术眼光,还有机遇把握和构思灵性的展现。大理石在形成过程中,一些特殊原因,留下以黑白深浅主基调的不同纹理,展现非同一般的特质和形态。一旦切割中有了机遇,让切割断面成为具有艺术特质的大理石画面时,凝固下来,并通过相应的艺术加工,比如再修整切割或磨制,抛光,固定,并赋予艺术品特质内涵,甚至艺术欣赏技艺,装框,陈列,让鉴赏者在画面面前,调动审美眼光和艺术修养,解读出相应艺术潜质,激起审美情趣,挺立于艺术之林。
由于画面由大理石呈现,展现得更多的是不同艺术潜质和石材纹理,有的似山水美景,有的如大地水墨画,更有似是青山依旧在,突现夕阳红,还有那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乃至调动欣赏者的知识储备和想象,呈现出不一般的美。 据介绍,怡志园陈列的数十框大理石画,堪称这类画艺作品之最,深受爱好者好评。不但吸引了诸多美术爱好者前来欣赏,也成为一些高校抑或艺术教研和独特艺术门类与作品的展览中心。大理石画作品,都是绝无仅有的,不可能有重复性,不但有较高艺术品收藏价值,更有艺术品欣赏和研究价值。
以园主赵瑞昌先生为代表的水彩画创作和收藏作品展览,也是怡志园的特色。怡志园里收藏的数十幅水彩画,大的数十平方米,小的也有几个平方米,而且收藏了不少名家之作。水彩画有“全国看山东,山东看青岛”之说,认为水彩画艺术成就最高的地方是青岛,青岛这里的水彩画艺术家和作品引领全国水彩画高地,小小怡志园却收藏到了青岛主要水彩画大家的作品,以至许多艺术高校和机构的水彩画专家学者,也纷纷到怡志园观看展览,切磋创作技艺,欣赏优秀作品,并从怡志园的文化氛围中,感受水彩画艺术的魅力。 书画艺术品类很多,乡村文化园的发展方向各不相同,怡志园的文化氛围却是最为独特的。大理石画和水彩画独领怡志园艺术特色,还有诸多名家字画也是重要方面,特别是奇石珍品收藏,诸如硕大的和田玉玉雕。特别是那些珍稀材质木雕作品,无论从材质欣赏,还是造型,都堪称一绝。那尊源于““文革””时期的毛泽东雕像,无论从质地纹理,抑或整体造型,乃至细部处理,都可堪称精品力作,是木雕作品的精湛艺术呈现。
怡志园里有最为耀眼的文化品质,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陈列。怡志园的创立者是云南第一位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王复生的母亲赵连翠的娘家后代赵瑞昌先生。王复生是刘厂镇王家庄人,他与开国领袖毛泽东于 1920年在进步团体““辅社””与其他同仁同游北京陶然亭时的合影照,被用汉白玉雕刻成大型浮雕陈列于怡志园。一幅历史苍桑感最强的照片,被复原制作成浮雕,陈列着让人们观赏,除了艺术享受,更有革命史信息传递和教育影响之意。据介绍,这幅有十人的浮雕画面上,能辨认出来的有王复生、毛泽东、罗章龙、邓中夏四人。王复生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中共早期党员,与李大钊和毛泽东都有很深交往,还参与陕北党组织的创建。他后来受派遣回云南创建党组织,任最高职务。随后又到东北地区工作,可惜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他牺牲了,让我们的革命事业早早失去了这位卓越领导人。
在这样一个浸透着红色文化基因和志存高远的乡村文化园怡志园里,随几位文化老人渡过一个令人愉快,却又心生崇敬的周末,也感受到了怡志园的文化内涵和氛围,体验到乡村振兴与幸福生活的别样形态。 离别是个早晨,再次游园一圈,把那些志趣相投的画面和景致,一一拍照留念,为个人艺术欣赏与修炼,还有值得记住的乡愁和乡村振兴的别类样式,留下一些可资借鉴的素材。同时也在依依惜别中,祝愿怡志园越来越有底气,并在文化传承与开发中,不断立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