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在文末
中国最西北新疆自驾游的第二天,下午6点多从策克口岸出来,一路向南返回额济纳,此时太阳还老高呢,正好顺路去逛一逛居延海。据说居延海在史前时期面积大概有2600平方公里,照这么看的话,我们现在可能正跑在当时的海底呢。
从现在的地图上看,我们要去的居延海在G213国道的东面,严格来说应该叫东居延海。曾经的古居延海,是由东西北三个湖泊组成,早在汉朝时期,居延海被称为居延泽,总面积大概有720多平方公里。居延一词据说是匈奴语,现在我们所说的居延海这个名字,是从唐代起一直沿用至今的称呼。到清朝时居延海又分为两个湖,东部的叫苏泊诺尔,蒙古语意为母鹿湖,就是现在的东居延海,也是现在的居延海景区。西部的叫嘎顺诺尔,蒙古语意为苦湖,也就是现在的西居延海,一直以来,西居延海的面积要比东居延海大得多,但现在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
从策克口岸出来没多远,就到了去往居延海景区的路口,通往景区的公路修的还不错,从这到景区门口还有6公里左右。很难想象,在这样一片降雨量极少,一望无际的荒凉戈壁中,怎么会有偌大的居延海呢?这海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居延海应该算是一座内流湖,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内流湖,尾闾湖也叫终点湖 河口湖,说白了,居延海就是黑河的终点湖泊。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深处,流经青海 甘肃 内蒙古三省区,全长大约900多公里,古时自甘肃张掖往北改称弱水,后又分成两条支流,分别注入东西居延海,曾经在丰水期时东西居延海能够合成一片大湖。
历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湖畔是美丽的草原,有着肥沃的土地,湖里生长着丰美的水草,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农垦历史早在汉代就开始了。至少在100年前,居延海地区还是林草繁茂,野生动物繁多,湖边更是飞鸟栖息,碧水青天。
从策克口岸出来大概半个小时的功夫,下午六点半我们到达了居延海景区。外面的大停车场上一辆车都没有,不知道景区关没关门,先开下去转一圈,看看从这里能不能看见海水。
别看居延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这里确实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必守之地。据说在2000多年前,冠军侯霍去病就是绕道居延海,包抄匈奴 一战定乾坤的。
在停车场绕了一大圈,不知道现在还让不让进,不知道能不能开车到湖边,小朋友们还想着去玩水玩沙子呢。最后来到景区大门前,下车去问了一下,现在还可以进,而且可以开车进,门票大人60,小孩免费。大老远的都来了,那就进去看看吧,正好可以在海边看看夕阳。
我说在停车场怎么看不见水呢,原来从景区门口到水边,还得开上一段呢。来到湖边公路的岔口,路边立着几个石头碑,上面刻有居延海的平面图和居延海恢复与保护的介绍。前面有木栈道通向湖边,既然是开车来的,那就不着急下来玩,先沿着路往前走走看吧。
往东走的路边,有骆驼在吃草,停下车让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里的骆驼毛发亮泽体格健壮,相比之下,在高速路旁看到的骆驼则显得有些营养不良了。沿着公路一直走,好像没有小路能走到湖边,这边看起来更像是湿地,小朋友们并不能玩水。路的尽头被铁门拦住,这里是东居延海水质自动监测站,调头原路返回,这一片确实是居延海湿地,路的一边是湿地,另一边已经泛黄,感觉很快就过渡到戈壁了。
据说居延海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的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也是时大时小,时时变化着,难怪《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黑河)流沙,当然这也是由它的注入河流黑河的状态所决定的。原路返回到骆驼游荡的区域,远处还有单独的小骆驼自己在玩耍,这里有片停车场,路边的木栈道可以通向鸿雁码头,算了,先不下车,还是继续在往西走到头看看吧。
车开了3分钟,就到了另一个东归码头,空空荡荡的正好把车开到水边,下车溜达溜达,正好湖边有一座木制观景台,走上去看看。大片芦苇地包裹着一个人工小码头,游船和小艇停靠在浮桥边,没有游客,我们上来也只是看看风景。
这小水鸟是红嘴鸥吧?飞起来跟海鸥差不多,小嘴红红的,后来在新疆的几个湖泊,遇见的也是以这种红嘴鸥居多。带小朋友看了一会儿水鸟,这里也没办法玩水,那就继续上车往前开。一只小家伙站在车前,发现我们正在靠近,它也慢慢悠悠的向前移动。
继续走有好几处通往湖边木栈道的入口,大一点的地方还有停车场。算了不停车了,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水泥路的尽头,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地图上标的小渔村,眼前只有一个木棚子,从公路到水边大概有100多米的距离,把车停在路边,下去走走转转吧。
这边好像是湖水蒸发后晒干的湖底,泥土表面还能看出覆盖着水草,越往前走感觉自己越渺小,越接近湖边脚下的泥土越松软,小朋友轻轻的走到水边 玩起了水。平静的湖水中间有暴露出来的浅滩,还有绿色的芦苇岛,估计芦苇岛上应该会有候鸟生活。小木船搁浅在浅滩上,小水鸟在水中空中自由自在的转换。
看看来时路的方向,一条木桥通向水中,中间的小岛上,盘踞着一小撮淘气的小水鸟,它们好像正在开会。蓝天白云下,水面如镜面,水不在深,平静就行。在水边玩了一会儿,回到车上往回开,去走走木栈道。现在有了水的居延海,确实挺漂亮的,其实在漫漫黄沙中的这片碧水边,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关的神话传说就有一大堆,更有甚者连《西游记》都给关联上了。今天咱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王维吧,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过宁夏中卫沙坡头的朋友可能对王维了解更多一些。王维也许是唐代大诗人中唯一到过居延,并在居延呆过一段时间的人。
王维的一首《使至塞上》,就提到了居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的另一首《出塞作》也提到了居延。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可以想象,当年居延海一片,应该也是大漠中间的绿洲,甚至比现在要大的多得多。
沿着木桥走向水中,各种候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好多小家伙在岸边排队站开,还有的在水中奋勇前进,空中也时不时有它们的小身影掠过。
看湖面碧波荡漾,湖畔芦苇丛生,据说这湖水平均深度只有1米多,湖里生长着鲤鱼 鲫鱼 大头鱼 草鱼等多种鱼类,湖边湿地芦苇丛也会有天鹅 大雁 水鸭 鸿雁白鹭 红嘴鸥甚至火烈鸟等候鸟常来此栖息。不过这些水鸟也只是近些年才来到居延海安家落户暂时居住的。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居延海,以及居延海周边的自然环境,要放到30年前,那可真是想都不敢想。来这里的游客也肯定不敢相信,那时候,这里可是一滴水都没有的。不过现在虽然已是水草丰美候鸟成群,但这景象还远不及100年前的样子,那为什么现在这个东居延海曾经会彻底干涸 一滴水都没有了呢?
刚才我们聊过,居延海其实是黑河的尾闾湖,也可以说居延海的水完全来源于黑河。如果湖里没水,那一定是黑河断流,平白无故黑河怎么就会断流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正常的一条河,如果在中上游修建几十座水库储水,同时又无节制的用水,日子一长,下游还能见到水吗?
那黑河的断流基本上也是这个道理,要知道黑河中游是农业异常发达的地区。49年的时候,东西居延海还被称为大漠双璧,甚至也可以用森林茂密 水草丰美来形容。但进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陡然增多,工农业激进发展,尤其是黑河中游的甘肃张掖等地,更是进行着大规模的农业开发,这样以来,黑河水资源消耗明显增大,黑河最终流入额济纳的水量开始大幅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不少湖泊 泉眼和沼泽地随之逐渐消失。到了1990年代 黑河每年有250多天都是断流状态。
居延海这个地区,年降雨量不足40毫米,但年蒸发量却有3000毫米,黑河的断流,使居延海的注水量远远赶不上蒸发量,所以东居延海于1992年,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干涸湖盆,西居延海就更惨了,在1961年就已经彻底干涸了。
水没了,原本河湖周边高高的草甸也没了,连额济纳引以为傲的胡杨林的面积,也在逐年缩小,缺水的胡杨为了择机重新焕发,自我抛弃了枝叶甚至粗壮的树枝,只留下根系卯足了劲往深处扎,就等着哪天黑河的水会重头再来。
当然这些只是局部生态恶化的表现,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真正让居延海由干涸到丰水重新焕发新生的,还得是居延海自己。大概在2000年初,干涸的居延海湖盆里,经常能看见鱼骨和动物的尸骨,不用说,鱼是旱死的,动物尤其是骆驼是饿死的。于此同时额济纳绿洲急剧萎缩,植被大面积退化,荒漠化加速蔓延。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居延海干涸的湖底,干涸的湖底时间一长,通常会有一层薄薄的盐壳,但大部分盐壳都会干裂破损,盐壳下则是细细的粉沙,这东西最喜欢风了,大风起兮 它还真就跟云一样飞扬了。
如果你生活在京津冀,那肯定对春天的沙尘暴记忆犹新,遮天蔽日的黄沙汹涌来袭,室内的日光灯都变成了蓝色。尤其北京沙尘暴疯狂肆虐之后,专家们才开始一路向西寻找沙尘的源头,终于他们来到了居延海,从此干涸的居延海,又多了一个头衔,变成了我国北方主要的沙尘策源地之一。找到了源头,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只要让黑河水重新流进居延海,并常年保持蓄水量,把居延海当成个水库看待就好了,事实也确实如此。
200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设立黑河流域管理局,实施黑河跨省分水,对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根据分水方案,着重限制甘肃张掖地区的用水,确保往下游分出至少六成的水量。2003年,消失11年的东居延海湖盆首次过水,并一直保持至今,现在东居延海水域面积基本稳定在40平方公里左右,因此今天我们看到的,就是近20年来居延海恢复与保护的成果。
自从重新有了稳定的水面,额济纳绿洲的地下水位升高了,胡杨林得到黑河水的浇灌,枯木得以重生,新树苗也拔地而起,胡杨林面积一下子增加了好几万亩。东居延海附近出现的候鸟种群和数量也是逐年增加,现在已经有将近百种数万只。东居延海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也促生了现在风光宜人的居延海水利风景旅游区,西居延海据说也是有所改善。
从居延海出来,已经是晚上8点,太阳还是懒懒不愿落山,但小朋友们已经玩饿了,赶紧回额济纳吃晚饭吧。其实居延海这百年来的变化过程,跟当年我们聊过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非常相似。繁华渔港沦为船舶公墓,世代打渔的渔民想吃鱼只能上街买,干涸湖底沙化,狂风夹带含盐的沙尘,更是使呼吸疾病疯狂肆虐。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当年苏联疯狂种植被视为白金的棉花,而把注入咸海的河流搞成了彻底断流,咸海的水越来越少直至彻底干涸。近些年干涸的咸海虽然有一小部分恢复,但要让船舶公墓重新变回繁华渔港,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在想想居延海的变迁,整个过程与咸海灾难及其相似,有论文专门论述,近2600年来自然的气候变化在居延海湖泊环境演化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人类活动只是在特定时段对湖泊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可见,出来混确实总是要还的,希望面积更大的西居延海也能快速恢复,让额济纳变得更绿更美。
明天就要离开额济纳进入新疆了,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在额济纳过多停留,因此也留下了一点小遗憾,那到底在额济纳还有什么小遗憾呢?咱们下期继续吧。
本期视频链接 中国最西北自驾游005,碧波荡漾的居延海,20年前却是沙尘暴发源地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