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智慧的人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会根据周围的环境寻求生存之道。比如说北方由于常年天气寒冷,人们就发明了地暖和炕,让人们能在冰天雪地里度过温暖的时光。
像三亚这样的地区气候比较炎热,因此就打造出来了独具特色的三亚旅游文化,也由此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作为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地区新疆,其实也是人们经常选择旅游的地区。
新疆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新疆的许多水果都闻名遐迩,比如新疆葡萄就深受着全国人民的热爱,人们把葡萄作为新鲜水果食用或做成具有特色的葡萄干,或者酿成葡萄酒。
总之,新疆葡萄就是葡萄界的扛把子,许多其他地区的葡萄生产商为了打响自己的口碑,都会把自己的葡萄与新疆挂上钩,仿佛听到新疆这个名字,葡萄都会变得更加甜美。
新疆也凭着这样的特色优势吸引了众多游客。而前几年爆发出来的新疆切糕事件,却让人们对新疆这个地方产生了特别不好的印象,事情还要从到新疆旅游的游客购买当地的特色食物切糕说起。
何为切糕
切糕作为一种新疆的特色食品,在许多地区都买不到,因此,前往新疆旅游的游客当然是想把这种非常稀少的特色美食带回家乡,给亲朋好友也尝上一口。
因此,当时许多去新疆旅游的人们都会去旅游区购买切糕,而切糕不同于其他的普通糕点,其制作材料和过程都有很大的不同,切糕里面含有大量的干果和坚果,其中有许多坚果都是特别名贵的。
这些名贵的坚果经过技术压制之后,就把体积压得很小,看上去一小块切糕,其中所含的材料都是很多的。再加上具有难度的制作过程,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切糕的制作成本,因此,许多人并不明白切糕的生产成本很高。
商家的圈套
当然,在购买切糕之前,人们像购买所有的商品一样,都会询问商家价格,而商家报出的价格也是游客所能接受的,因此,毫不犹豫切下一大块之后,询问最终价格时,所有的游客都被商家吓一跳。
原来商家报的价格是以两为单位,而游客却把切糕当成普通的糕点,以为商家报的是以斤来算的价格,这样在价钱上就直接翻了十倍。
比如人们心目中只想买20块钱的切糕最后却被要求支付200块钱,相信这是所有的游客都无法接受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游客就觉得是商家故意以两为单位报价来欺骗消费者,诱导消费者购买。
因此,哪怕在切糕已经上秤之后,顾客也会拒绝购买。但是强者都怕地头蛇,所有的切糕商贩都会联合起来对付游客。
在这样的势力威逼下,游客不得不咬咬牙买下昂贵的切糕,而从此这些商贩的形象也被这些游客带到全国各地,因此也就越来越少人敢去触碰切糕了。
除了报价方面,还有另外一个坑也让所有的游客对切糕印象深刻,那就是哪怕是在明码标价的情况下,游客也会买到比自己的预算高出很多的切糕,通常切糕商家会告诉游客,切糕都是一整条的,切下来之后就不方便出售给其他顾客了。
因此会询问顾客要多少,他们就从哪下刀开始切,这样做就是要告诉游客,他们自己承诺要买的切糕在切下之后,不管实际重量是多少,他们都必须购买这块切糕。
虽然这样听起来也非常的合理,而顾客也按照商家的要求传达了自己想要从哪开始切,但是商家的一刀却完全出乎顾客的意料,经过黑心商家故意把刀片倾斜,这样一刀切下去,可能顶部的面积会比底部小出两倍。
这样切糕的实际重量就比顾客预估的要增加许多,而一旦切糕被切下之后,顾客也不得不掏钱购买。久而久之,切糕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个坑钱的东西。
而如今,所有的切糕商家也迎来了他们的恶果,就是虽然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恶名远扬之后,商家为了生存已经改正了他们的强行买卖恶习。但是对于现在不坑不骗的商家,消费者们却再也不愿意买单了。
想必之前人们买切糕也并不是因为切糕的口感有多好,而是其作为一种新疆特色美食才吸引来了顾客的青睐,但是不良商家这样强买强卖的做法已经伤透了消费者的心。
小结
如今,切糕市场迎来了这样的大萧条景象,也是可想而知的,而所有的黑心商家也尝到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带来的恶果。
今日热议:切糕“后遗症”究竟有多严重?即使如今已明码标价,也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