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不生的“生命禁区”,却需要军队24小时驻守,这个储藏着可供全世界人吃1000年盐的察尔汗盐湖,究竟有多大价值?
说到盐湖,大家脑子里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具有“天空之境”美称的茶卡盐湖。但是青海西部还有那么一个盐湖,虽然在旅游界名气不如“天空之境”,但是无论是湖泊面积还是经济价值都远胜与茶卡盐湖,那就是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总面积有5856平方公里,足足有55个茶卡盐湖那么大,是世界第二大,中国最大的盐湖。
察尔汗盐湖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在当地任何生命都无法生长生存,所以被称为“生命禁区”。但是察尔汗盐湖孕育出来的通体碧绿的湖水,取代了生命带来的绿色。
察尔汗盐湖,是古海洋经青藏高原的地壳变迁,被山峰分隔并逐渐萎缩和干涸而形成的。因为盐湖地处炎热干燥的戈壁,海水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淡水被蒸发掉,在长年累月的结晶沉淀中,湖中的卤水形成了严实的盐盖。
因为卤水的浓度不同,所以结成了不同形状的盐花,盐花在太阳的折射下呈现出绿色,这就是察尔汗盐湖出现醉人的“翡翠绿”的原因。
察尔汗盐湖上还有一个让人震惊的工程,那就是横穿盐湖的“万丈盐桥”。按照国际的筑路标准,如果土壤中的含盐量达到10%,是不能建筑公路的,这样看来,盐湖含盐量是远远超过这个标准的。
在当时总建筑师慕生忠将军依照彭总的要求提出这个设想时,就被外国的建筑师质疑,因为在盐湖上修建公路难度本来就很大,更别提还是就地取材,修路的原材料就是盐湖中的卤水和盐盖!
但是我们就是做到了,在盐桥修成之后,经过多次测试,公路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7-20公斤,狠狠“打肿”了当时那些唱衰的外国专家的脸。也形成了现在察尔汗盐湖上一道举世无双的独特景色。
盐桥将盐湖一分为二,厚度有15-18米,总长32公里,维护起来也十分简单。工人只需要取一些盐粒在盐桥的破损处,并浇上盐湖里的卤水,卤水蒸发后,再经过来回车辆的碾压,很快道路的残缺处就会光滑如初了。
察尔汗盐湖除了如画的风景之外,其中还含有莫大的经济价值。“察尔汗”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盐的世界”,这里已探明的盐资源储存量共有600多亿吨。保守估计,察尔汗盐湖的盐可供全国人民吃上五千年。
若是用茶卡盐湖的盐架起来一座宽12米,厚6米的盐桥,那么盐桥的长度足以从地球通往月球。盐湖的潜在价值,被认定为超越12万亿人民币,若是私人拥有,那就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所以为了防止不法分子见钱眼开,对盐湖进行盗采和破坏,政府派遣军队24小时驻守盐湖。
除了无机盐,同时也有多种矿产资源。察尔汗盐湖盛产光卤石,是中国光卤石的重要原产地。光卤石是一种湖水蒸发后形成的矿石,主要是作为金属镁的精炼剂、保护剂。光卤石也用作铝镁合金的焊接剂,金属的助熔剂,还可以生产盐酸。
除此之外察尔汗湖中富含镁、钠、锂、硼、碘等多种矿产资源。完全可以说,察尔汗盐湖就是一个“聚宝盆”,既聚集了独一无二的美景,又聚集了无数的资源!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