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南秘境的大凉山
到东海之滨的温州
从终南山下的陕西
到西湖之畔的杭州
一群心怀热爱的人
造就了「乡村的力量」
乡建十年,从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从环境整治到社区营造,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独一无二的中国乡建之路在不断进化蜕变。
从上一届开始,雪鹿奖就与乡村复兴论坛一起,开创了「乡建年度榜样」奖项,致敬所有点亮乡村微光的力量。
在经历了过去五个多月的征集、投票、评审,「乡建年度榜样」榜单正式公布。聚焦乡村烟火的「八个获奖项目」不懈探索土地与新老村民的关系,让籍籍无名的村庄重获新生。
*本届奖项涵盖产业发展、社区重构、文化复兴、环境保护案例四大评选领域,为保证奖项权威性,邀请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宿集营造社、北京绿十字、新浪微博、乡村复兴论坛、隐居乡里等多机构代表9人担任专家评委,涉及乡村规划、建筑设计、民宿运营、品牌投资、公益机构、媒体平台等多个领域。
李永良 乡村复兴论坛秘书长
古村镇大会秘书长
乡建事业和民宿行业一样不易,需要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呵护。好的乡建榜样首先应该会宣传,上一个层次叫讲故事,更高一个层次上是价值观。第二要重视需求,乡建包括民宿跟生活一样,情怀也好,事业也罢,都得要回归生活根本。
什么时候成为乡建榜样了呢?忍受了寂寞,耐住了清贫,等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便是乡建的榜样。因此,「乡建榜样奖」更多的是致敬乡建,致敬各级政府,致敬乡建前行路上的诸位同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段德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乡村复兴论坛,还有我们的宿集营造社,将乡建年度榜样奖授予了我们抱龙村。
刚才领奖时,我们五个人都上台了,不是我们这些人见荣誉就上,而是我们五个人代表了实实在在来推动抱龙村乡村建设的五方「校、地、村、企、社」。
校是我们西安科技大学,地方政府包括区政府,村是村集体,企是国企民企,社是各种社会组织,我们五方多年努力,将抱龙村从一个关中地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了示范村,发展成为了西安市文明村。
抱龙村的民宿一定不是最好的民宿,但是抱龙村的民宿体现这样一个理念:民宿产业的发展是要促进乡村振兴,是要用来带动当地乡村社会的发展,是要用来提升村民的劳动力技能特征。
如今抱龙村一共18家正式注册的民宿企业,18家企业中有国企、民企,很关键的一点,我们三分之一的民宿是当地的村民开办的。要知道村民过去只是习惯于办农家乐,当村民从办农家乐转向经营民宿时,思想观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迈步。
我们很欢迎各位领导,江湖同道能够来抱龙村指导考察,抱龙村不仅有方兴未艾的民宿产业,更重要的是抱龙村也体现了区委区政府严格执行生态保护政策下乡村的多种面貌。
3月14日,CCTV-4 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了《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篇之留坝,这期节目让很多人关注到了留坝村民自建民宿的盛况,也让安哲建筑再次出现在大众视线中。
创意设计是乡村的点睛之笔,可以说,是设计使农民房变得与众不同,建筑设计师就是这个改变乡村和乡愁的魔法师。
本次论坛颁奖典礼,安哲建筑创始人、主持设计师王求安老师荣获雪鹿奖「 2022年度建筑师」,在沉默的大地上,他用建筑的语言诠释了乡村之美。
,时长
00:34
王求安 安哲建筑设计创始人、主持设计师
很多人问我们,民宿能不能改变乡村?一家好的民宿肯定是能的。好的民宿,会带来相当大的流量,像宿集和隐居乡里,他们不仅引来了游客,也点燃村民建设农村的一把火。
在乡村最重要的就是公平性,如何分配劳力「公平」,是要找到每个村民的闪光点,让他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比如村民A喜欢做柱棍,我们就安排他做工匠;村民B喜欢种绿化,我们就安排他进到一个空中花园的项目里。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村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陕西留坝县的民宿产业已初具规模,当地的民宿都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根据村民的想法去改造农屋,同时留坝政府联动隐居乡里对经营民宿的村民进行培训,一年下来民宿可以达成25-50万的营收,这是乡村建设的新尝试,民宿经济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非常成功。
他扎根乡村,以审美改造农民房,鼓动村民开农家乐。他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实践,让他成为最懂乡村和农民的建筑师。
不止有诗与远方,也聚焦村民近处的生活烟火。陈家铺村以微改塑形、产业植根、招才引智、创业创新,建立起与百姓互为支撑、和谐共处、有机融合的工商资本利益联结机制。
抱龙村以开放式的治理思维构建“校-地-村-企-社”五方治理平台,让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在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下更好的培育村庄内生动力,以形成自下而上的乡村自治力量,推动村庄实现“空间-产业-社会”的全面转型,以探索新时期“和美乡村”的实现路径。
火烧店镇调动村民自主参与乡村建设,共建美丽家园,探索出一条“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建设之路,为研究乡村空间承载村民情感、“未来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范本。
从“村宿”到“村庄”,百美村庄紧跟乡村振兴的时代进展,将一座座村庄打造成产业强、生态美、文化兴、机制活、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
在保持独树一帜的彝族风格同时,通过扶持产业,以民宿品牌力量帮助当地培育造血功能,形成新业态自发生长的良性循环,积极探索与村集体和村民间的深度利益联结。
在“未来乡村”建设模式指引下,青山村给予山水时间和空间,以社区精神和社会责任拓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帮助来村中小型产业更好落地,已成为信念一致的青年人践行理想的实验地。
围绕“一粒米”的品牌提升,村尾村通过对乌米核心IP进行产业重构、业态示范、多维增收,开启了村尾村整村产业运营的实践探索。
探索中国自然美学、分享自然生活方式,以生态保护、环境保育为原则,开创与当地村民、村经济合作社以及当地政府共同努力下的全生态共生系统的“渔湾模式”。
「民宿十年」中国宿集高峰论坛暨雪鹿奖颁奖盛典
民宿激荡十年,我们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