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渌渚镇杨袁村里原本有座“碧沼寺”,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以前,是杭州最早开山的寺庙之一。据《咸淳临安志》所载,在晋咸和二年(327年),东晋时期的著名隐士郭文举曾经隐居并且筑庵于此(郭文举去世后,当地百姓立祠以纪念)。虽然它只比杭州名刹灵隐寺“年轻”了一岁,两者的境遇却有着天壤之别,前者香火鼎盛至今并且成为众生趋之若鹜的网红景点,这“碧沼寺”却没能逃过在岁月长河中湮灭的命运,确实令人唏嘘。
跟随地图导航,我来到目的地,竟然只是一片荒山,往上走了百米,未见任何古迹。无奈只好下山继续请教住在旁边的村民,得知这座古寺“早就没有了”,现在好像只留下一两块石板,还算是遗漏下来的“老物件”。按他们指明的方向,我走到几间略显破旧的民居一侧,刚被一“恶犬”咆哮欢迎,就又碰到一位热心大爷喝止、询问和解围。
大爷很健谈,知道我来访的原因后,不仅亲自带路走到“碧沼寺”遗址旁边,还详细介绍了它是怎么被村民们拆分得一干二净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虽然掺杂着当地方言口音的普通话确实有点难懂,好在还是懵懵懂懂,在这片“废墟”和破房子中辨识出一些“古迹”。
除一些门窗上的石柱外,这块一半已经埋进墙内的石板算是其中最珍贵的“文物”了,上面还依稀能认出几个斑驳的繁体字。据大伯所述,现在网上之所以能找到这座“碧沼寺”的定位,很可能是因为很多年前,有专家过来考研过造成的。
于是我在网上稍作查找,果然有相关的新闻报道——《浙江省富阳碧沼寺遗址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成果》(文章发表于2011年8月)。可惜令人诧异的是,既然“取得重要成果”,不知为何还能让“碧沼寺”彻底消失到现在这样的状态。
资料显示:“晋隆安五年(401年),当地的乡长孙邳在祠的一侧兴建佛寺,并向朝廷上书申请,于是赐额‘碧流’。一直到了唐朝末年,据守新登的东安都将杜稜重建碧流寺,并在大殿侧建了一座经幢。寺庙重建后,吴越王钱镠游览此地,作诗并书写寺名,‘碧流寺’因此改名为‘碧沼寺’……”。(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
很难想象,这里还是著名的“东安八景”之一——“碧沼春晴”的所在地,可惜时过境迁,早已沦落到“物非人非事事休”的境地。其实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地方政要和高僧大德都对“碧沼寺”题咏过抒怀的诗作,据地方志和各类文献所载,至少有40多首,堪称富阳古刹之最。
我国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曾在此学艺,新登中学的前身新登简易师范学校也坐落于此。无奈岁月蹉跎,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上专业考古的认定,都没能帮助“碧沼寺”重现荣光,甚至连复建的消息,当地村民也是未曾听闻。
这座千年古寺或许已经注定会永远退出杭州的历史舞台,随着村子里越来越多的老人搬往城市居住或者离逝,再过几年,很可能连说得清楚“碧沼寺”遗址位置的人都找不到了,个人觉得确实有点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