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南地区,南宋以来,随着闽籍先祖的几次大规模对外迁徙,逐渐分布于台湾、浙江、广东、海南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有数十种,目前有代表性的有高甲戏、布袋戏、木偶戏、歌仔戏、白字戏、梨园戏、潮剧、琼剧等,它们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音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厦门第一个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南乐,也叫做“南曲”、“南音”,是我国四大古老乐种之一。它蕴藏于唐,形成于宋元,发展至明清两代已是非常繁荣。在这期间南音荟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的精华,又吸收了元曲等曲种特长,并最终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乐种。
你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上一篇:介绍我国的一个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