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俗成: 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约法三章: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社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法学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大类,也是中国大学的十大学科体系之一,包括法学、政治学、公安学、社会学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很多人习惯将法学专业称之为法律专业。
民族法学以研究少数民族法律思想、法制史、习惯法为重点。因此,这就必然要与特定少数民族当时的经济、政治、风俗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特点相联系。
是的。习俗移人,贤者难免的意思是:习俗要改变起来,并非容易,贤能的人也是一样。
1,习俗是指人们在群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是人类生活中最早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习惯是指动机和不受社会期待所影响的个人的行为方式。
2,习俗对本民族成员行为方式具有强大的约束力。无论什么人,从小到老,随时随地,一举一动都受到他所在社会的习俗的熏陶和影响,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它。“习俗移人,贤者难免”。虽然习俗没有明文规定,但事实上人人都不知不觉地按照它的规范办事。各民族的“禁忌”、“习惯法”以及乡规民约等,都是具有某种强制性遵从的习俗。
3,习俗是每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是本民族传统的凝合剂,又是本民族自我认同以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屏障,因而,移风易俗只有在本族自觉自愿的条件下才会顺利进行,以外力强行革除一个民族的习俗就可能会激发强烈冲突和不良后果。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各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已属于非主统文化范畴,只要某种习俗不违背主流文化规范,就应该得到尊重,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明文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上一篇:泰安简介?
下一篇: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