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后,稻田水里的成分如下:除草剂、尿素、碳氨、杀虫双、1605、敌敌畏、杜邦、乐果....那位胆大的朋友试一下嘛。
中秋节的由来1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的由来2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相传很久的重要节日。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定为秋季,八月十五是在秋季的中间,人们仰望高挂天空玉盘般皎洁的明月,自然会联想到与家人的团聚,独在异乡旅居的人,也期望借助明镜般的皓月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人们又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
中秋节在我国由来已久。据《国语周语上》记载,.我国夏、商、周三代时有“暮夕月”的习俗。这夕月,即是祭拜月亮神。而“中秋”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末年《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可见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已有拜月、祭月的活动。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行寒和祭月。以后历代帝王都沿袭此俗。到了魏晋,中秋赏月开始传到民问。
中秋赏月、玩月开始盛行,是到了唐代的事。并将唐明皇游月宫之曰作为中秋节的起源。到了两宋,中秋节更成为全国上下喜庆的节日。
北宋时,.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
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明清两代在北京建月坛,皇帝亲临祭祀。
关于中秋节的来源,还有一个“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相传尧的时候,住在东方汤谷地的10个太阳一起同游天庭,大地上禾苗被烤焦,树木被晒死,巨蛇猛兽也趁机出来吃人。
神人后羿奉命射太阳,后羿美丽的妻子嫦娥,趁后羿离家,偷吃了他的仙药,使身子轻飘飘地飞入了月宫。后来嫦娥在月宫思念人间,便命玉兔替她捣药,准备制成仙药再回到人间。后人把中秋节赏月与嫦娥奔月联系在一起,使中秋节更具有浪漫迷人的色彩。古往今来,月亮历来是文人雅士作诗题词、吟诗唱和的对象,出现了不少佳作。
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堪称千古绝唱。
下一篇:最能代表广州的文化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