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衣着和比较普遍而见的风俗习惯,去过的蜂蜂都比较清楚,那就选几个自己觉得比较特别的体验和大家分享吧。
正如所有旅游攻略中对女性的善意提醒,在伊朗公共场合9岁以上的女性须用头巾包住头发,上衣长袖过臀、下装盖过脚踝,影视、报刊和杂志上出现的形象也不例外——1979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头巾作为立场鲜明的宗教表达嵌入了政治,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过一系列立法明确了女性未正确佩戴头巾的法律责任。而我也郑重地观察过正确的围巾方法:其实是将方巾或长巾搭于额头上方,并用两边包住肩部以上的位置才可以。不过,本地女孩们的头巾总给人一种高中生校服的感觉,还有的姑娘虽然穿着黑袍,但头巾却垮到了后脑勺。若说公共场合,唯一可以暂时缓口气的地方大约是地铁的女性车厢;街边的服装店里多半都是裁剪得体的风衣或有长度的上衣,偶尔能看见家用吊带裙、女式短裤——不论什么款式,橱窗里的女模特也须得戴着头巾。
这几年德黑兰对女孩围巾的监管似乎没那么严格的,也是因为各国游客比较多缘故。
伊朗官方货币单位是里亚尔,但人们日常生活却更喜欢用Toman(土曼,1里亚尔=10土曼)结算。不过,自从第一次在炸鸡摊上被这两个单位搞晕,我就自动放弃了明白它们的欲望——让人发蒙的不是换算,而是如天书画符般的伊朗数字。关于所有菜单和价格单上均为一列看不懂的波斯字符这项,还真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其实,从入境从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没有阿拉伯数字的日常世界了——阿拉伯人曾毁灭过波斯,正如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基督纪年(公历纪元)的情况下,伊朗依然沿用着波斯历法,像是以倔强地姿态向全世界宣告:土地可以占领,但文化不可摧毁。所以他们的时间里,今年不是2018年,而是波斯历的1397年。
说起德黑兰地铁,乃是中东最大的地下轨道系统,闷热整洁的站台、鲜明的指示牌和狭长通道看上去与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地铁设施无异,每条线路配以不同颜色的车厢,传闻中的女性车厢通常位于最末两节(其实是一节半)——教义俗成和特殊优待把普通的地铁车厢分隔成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如沙丁鱼罐头般拥挤的男人和宽敞且相对轻松的女人空间。
不过,打破这种安静分割的是看上去有着奇异画风的商贩:女人居多,偶尔也看得到年轻男性的小贩,无一例外地或背或拖着装满自家商品的大包和袋子,纱巾、首饰、化妆品,日用品从毯子、毛巾到袜子、牙刷无所不售,推销叫卖声此起彼伏——简直就是个小型流动市场。和在北京地铁里无人问津的情况不同,大家你来我往、经常热热闹闹买得不亦乐乎。
还有不得不提到的番红花。在伊朗生活久了会发现,无论粥、汤、羊排甚至奶酪,必然多以番红花为点缀,普通人家也经常在米饭或馕上加入番红花水,街边售卖的糕点、奶制品、冰激凌等甜品中,番红花的影子更是随处可见——如此看来,伊朗人对这一国宝级特产真是怀着不依不饶的热爱。而我也是之后才偶然得知,原来我们习惯称其为“藏红花”并非因植物长于西藏,只是因其从地中海沿岸经印度传入西藏得名。
上一篇:按要求填成语
下一篇:郑州有什么好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