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0克素锅贴之中含有近200大卡以上的热量。
锅贴是中国北方的一种著名传统小吃,属于煎烙馅类小食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锅贴的形状各地不同。
包制锅贴时,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牙形;煎后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
发酵粉用温水化开和面,边加水边搅拌面粉搅成棉絮状。上手和成光滑的面团,放在砂锅醒发一个小时。不用完全发好,加了发酵粉做的锅贴外壳口感不硬。
锅贴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时令鲜蔬菜。包制时一般是陷面各半,成品呈月芽形。包制好的锅贴挨个整齐地摆入平底锅中,注入适量食用油,盖上锅盖,油沸约8分钟即可出锅,成品灌汤流油,色泽黄焦,鲜美溢口。
苋菜豆腐素锅贴
食材
(主料)面粉 150g
(主料)苋菜 适量
(主料)豆腐 适量
步骤
1.
苋菜已经切碎,豆腐淖水备用。
2.
放一点点发酵粉用温水和面,醒15分钟。
3.
在醒面的过程中,准备馅料。将苋菜和豆腐(北豆腐)分别切碎,放入适量盐、五香粉和油,搅拌均匀即可。
4.
将醒好的面揉光,切成小剂子,擀皮,包成锅贴(两头不要封口)。
5.
电饼铛上刷适量油,将锅贴放入。
6.
煎至底部金黄,倒入和好的面粉水(清水也可,就是没有底部的冰花),淹至锅贴三分之一处。盖上盖子,收汁即可,约15分钟就可以出锅啦。
不是的。锅贴是一种有名的汉族小吃,据说起源于河南开封,传说,北宋建隆三年春正月初一,因皇太后丧事刚完,宋太祖不受百官朝贺新春,不思茶饭。午后独自在院中散步,忽然一股香气飘来,顿感心旷神怡,便寻着香气走到了御膳房,但见御厨正将没煮完的剩饺子放在铁锅内煎着吃,看到太祖进来大气不敢出。这时太祖几天也没好生进补,此时香味勾起了食欲,就让御厨铲几个尝尝,这一尝不要紧,直觉得焦脆软香,煞是好吃,一连吃了四、五个。后问这叫什么名子,御厨一时答不上来,太祖看了看用铁锅煎的饺子就随口说那就叫锅贴吧。所以说锅贴不是满族的美食。
素锅贴面,把面粉用开水汤二分之一再用凉水和成稍软面团。醒面二十分钟。
主料 4种
猪肉
200g
冬瓜
300g
面粉
500g
鸡蛋
1个
辅料 3种
葱少许姜少许花椒10g
调料 3种
油适量盐适量水淀粉30g
烹饪步骤 11步
步骤1
将五花肉洗净剁成肉馅。葱、姜洗净剁碎加入肉馅中,分次加入花椒水调匀。
步骤2
将肉馅、蛋清,顺同一方向搅匀。
步骤3
冬瓜擦丝放少许盐杀出水分,攥干剁碎待用
步骤4
拌入冬瓜馅、色拉油、鸡精顺同一个方向搅至上劲儿。
步骤5
将面粉配水和好,醒上20分钟。
步骤6
双手从中间向两边搓动,将面团搓成均匀长条。
步骤7
用手指捏住一端,稍用力揪成小面剂。
步骤8
用手掌按压成小面饼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
步骤9
将馅料盛一些放到饺子皮中间,将上下部分的面皮捏紧,做成不封口的饺子生坯。
步骤10
平底锅烧热,在锅底抹一层油,将锅贴摆入,盖上锅盖小火煎2-3分钟。
步骤11
待面皮将熟、底部有些焦黄时,倒入少许水淀粉
用料:
荞麦面、木耳、鸡蛋、豆腐、荠菜、粉丝。
做法:
1、和面,荞麦筋性很差,为了提高面皮的筋性,在和面时加入一个蛋清,这样就可以满足做锅贴的要求了。
2、把剩下的蛋黄炒成鸡蛋碎;泡发两三朵木耳切碎;两片冻豆腐化冻,挤干水分切碎;再泡几根细粉条切成小段,混合一起,加葱末、食盐、胡椒粉、耗油、香油拌匀,既成锅贴馅料。
3,像平时包饺子一样,把面团搓成长条,分成大小均匀的小面剂,擀成饺子皮的薄厚,包入馅料,摆放在平底锅里(平底锅预先刷油)。
4、中火将锅烧热,待锅贴底部微黄时,加入半碗清水,至水能覆满整个锅底就行,盖上锅盖,中火至水干,如果喜欢吃带冰花的,就再和小半碗淀粉水倒入,不要冰花,煎制水干,底部金黄焦脆,就可以出锅装盘了。
素锅贴需要6-15分钟,时间区间有点大,主要是因为考虑到皮厚的程度,现在只要是一个包子样子的东西放到煎锅上面煎熟,就叫做生煎锅贴,虽然说不专业,但是有人就喜欢这么叫。皮厚的生煎锅贴要十分钟以上才能熟,皮薄的生煎锅贴不到十分钟就可以了。
素馅锅贴馅可以有,素韭菜,素西胡,素白菜,素豆芽菜,素小白菜等等
上一篇:集安自驾旅游攻略必玩的景点推荐?
下一篇:探索东南亚:魅力无限的旅行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