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昆曲、古琴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铁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
《威海剪纸》、《威海锡镶技艺》、《胶东花饽饽习俗》、《糖瓜祭灶习俗》、《鲁绣》、《秦始皇东巡传说》、《蠓子虾酱制作技艺》、《牛郎棍》和《石岛渔家大鼓》 ,《海洋渔号(荣成渔民号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加上原有的《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渔民节祭祀仪式》和《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目前威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3项,其中《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和《渔民节祭祀仪式》同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威海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了40项。
楚雄彝族自治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申报的“梅葛”,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