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萍乡。按照传统的萍乡结婚风俗,订婚宴的隆重甚至要超过正式婚礼,为了表示婚姻关系的确定,男方要大摆筵席宴请女方家族成员,同时按照辈分为每一个人准备“包头礼”,婚宴过后,还要将鱼肉、蛋、茶叶、果子等礼物馈赠给女方,示意从此两家结为亲戚。
2. 江西新余。在传统的习俗中,迎亲多为半夜,要趁着天黑,这被称为是“抢头婚”,寓意吉祥顺利,万事如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习俗也慢慢发生着变化,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男女,她们更希望自己的婚礼变得从容有序,同时也为了照顾上班族的需求,会将迎亲的时辰安排在中午。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1.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方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送给女方,俗称:送菜和抬嫁妆。就是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女方嫁妆带回男家。
2.迎亲,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3.抚州结婚的风俗,迎亲队伍路线不能重复,所以,新郎在迎接新娘时要先计划好行车路线,返回时不要再走那条路哦。
4.接新娘那天,男女方家里都要准备很多茶叶蛋,给接亲队伍当早餐,还要准备红包,到女方家后要放鞭炮,听到鞭炮响后女方家会不让男方进来,必须要给红包才可以进,新娘要她的哥哥或者弟弟背她上车,途中新娘的脚不能沾地。上车后鞭炮响起,迎亲队伍返回男方家,新郎抱新娘上楼。
5.到酒店举行婚礼,婚宴开始。
6.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2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7.闹房期间放鞭炮,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8.回门,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这个就很多哦!就说快到的清明节吧!全国都会过清明节,但江西又有不一样的地方。江西的清明节前三后三天都可以上坟扫墓。江西人很重视这个节,和春节相当,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很多人春节不一定回家,但清明节一定回!
春节,各家过各自的。江西清明节一般都是宗族一起过。全族的人一大早到祠堂烧香大爆竹,然后一起上山扫墓。然后再到这个族的开继公(家族始祖)结束扫墓!然后再回祠堂吃中饭喝酒(妇女在家准备)。
江西是个宗族观念很强的地方!
1、送亲和迎亲
送亲和迎亲是每个婚礼都不可缺少的流程。新郎需要一大早带着接亲之人来到女方家通过寻找婚鞋等游戏过关斩将将新娘接走,而此时女方家也需要派出几名送亲的人员一路跟随新娘去婆家。
2、向父母敬茶并改口
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和新郎都会向双方父母敬茶并改口叫对方父母为爸妈,此时对方父母会给改口费,以示对新人们的祝福。新人们在敬茶时,一来是为了向父母表达养育的感激之恩,二来是向对方父母表示应有的尊重和敬爱,因此这样的习俗被沿用至今,成为婚礼上的必备环节
江西进贤人结婚要先订婚,给彩礼,给女方买三金买衣服等,结婚的时候要在被子里装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取早生贵子之意。
产橙子。寻乌脐橙2022年种植面积21万亩。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是果业大县,是赣南脐橙的主产区之一,脐橙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全县80%农民的收入源自脐橙为主的水果种植。
果业是寻乌县最具特色的产业,全县超过80%的农民收入来源于此。脐橙、蜜桔是当地百姓的“当家树”,全县共有脐橙21万亩、蜜桔5万亩。
每亩地能种约50株脐橙,一株就有200块钱的收入,依靠脐橙等果业,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834元。
1.男方家
在订婚的时候,男方家一般需要准备一定的聘金,同时还要准备两条大鱼、两个大猪腿、苹果、橘子、红酒、螃蟹、公鸡等等。同时男方家还要给新娘准备一些黄金,当然这些首饰不一定要订婚的时候送,具体的时间双方家长可以协商。
2.女方家
福州订婚风俗有哪些?当女方家收到了男方家的订婚物品之后,就要给男方家准备一些回礼。比如母鸡,同时包括男方家送的那只公鸡也要返还。此外,女方家还需要给男方家准备:新郎的内衣、西装、衬衫、袜子、金戒指等等。
乡村很多村庄在过元霄节有舞狮的习俗,我村就有。
江西立春的习俗主要有:
1、江西立春的习俗之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野外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
2、江西立春的习俗之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3、江西立春的习俗之春台戏
各地民间举行种种娱乐活动,用以迎接春气,预兆丰牵。人们在开旷之处搭台,聚资请戏班表演,祈福农祥,称为春台戏‘卖春困立春过后,天气渐渐和暖,往往使人容易随睡,易于徽惰。儿童于立春当日应特别早起,高呼:“卖春困!”用以振作精神。宋朝陆游有《岁薯》之诗:“从今春困不须卖,睡到日高三丈时。”此外,还有《岁首书事》,“卖困儿童起五更”,诗后自加注解:“立春未明,相呼’卖春困‘,亦旧俗也。”
4、江西立春的习俗之行冠礼
冠礼是礼仪的开始,不可不恭敬谨慎。在古代,男子二十而冠,表示有了成人的资格。可以结婚,也可以人仕。至于民间风俗,男子到了十五岁,在岁首、清明、冬至,都可以举行冠礼,拜天地宗祠以及君长。为了方便的缘故,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并且即将成婚的,也可以在婚礼吉期同时举行冠礼。故亦可在立春日举行冠礼,取意三阳开泰,万象更新,也寄托了对青年男子勇猛进取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