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司城坐落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西北,小地名叫土司路的地方,距市政府所在地500米。属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
土司城包括门楼、侗族风雨桥、廪君祠、校场、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九进堂、城墙、钟楼、鼓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为“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始建于1998年,占地215亩,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逐渐成为恩施州“土(司城)—大(峡谷)—腾(龙洞)”旅游黄金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湖北宜昌境内有4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全国第四。
1、湖北省神农架旅游区
神农架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一片群峰耸立的高大山地,横亘于长江、汉水之间,方圆3250平方公里,相传上古的神农氏在此搭架上山采药而得名。景区山峰均在海拔3000米以上,堪称“华中屋脊”。是以秀绿的亚高山自然风光,多样的动植物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2、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是中外闻名的著名风景区。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
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和动人的传说。
3、宜昌市长阳清江画廊景区
清江画廊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涵盖隔河岩水电站大坝以上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盐池温泉,沿清江一线的所有旅游景观及景区景点。
重点打造了清江古城、倒影峡、仙人寨、武落钟离山等景点。清江画廊风景区属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也是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北省旅游局命名的全省四大甲级旅游风景区之一。2012年12月19日,湖北宜昌市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收到国家旅游局景观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函件,确认清江画廊成为国家5A级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
恩施,对于未曾抵达的人而言,总是披着一层薄薄的神秘面纱,风一吹,荡漾出波纹,却依旧寻不见它的真面目。这世间的大好河山,恩施绝对算得上是承蒙着上苍的眷顾,才会让人流连忘返。
山水之间、奇峰怪石,踩着群峰石林漫步云端、乘着清风飞瀑探秘峡谷,听一曲关于爱情的土家谣,大清江划开地波纹是土家阿哥生生不息的爱恋,那山间的盛开的繁花便是土家幺妹芬芳浓郁的欢喜。
风景名胜区有峨眉山。
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北纬30°附近,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性气候
恩施,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全州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境内年均气温16.2℃。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地势呈西北、东北部高,中部相对较低的状态。 截至2021年全州年末户籍人口401.13万人。 97个行政区划单位。市州级单位1个,县级单位8个(含2个县级市),乡级单位88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54个,乡29个(含4个民族乡)。共涉及省级行政区域界线2条,市州行政区域界线2条,县级行政区域界线13条。 截至2021年生产总值1302.36亿元。被称为世界硒都以及荣获2021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称号。 恩施拥有普通中学173所,中等职业学校12所,普通高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8所,境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864个。 土家族牛王节,被湖北省认定为土家族四大民俗节日之一。2009年,“牛王节”成为恩施州民族传统节日。 著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利川佛宝山、宣恩仙山贡水景区。 春秋属巴国,战国隶属楚巫郡,隋为庸州,清(1728年)为施南府,民国为鄂西行政区,雍正七年(1729年)设恩施县,抗日战争时期为湖北省临时省会,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1981年11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恩施市,以恩施县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县,并入恩施市。
炸洋芋,油茶烫,凤头姜,松花皮蛋,炸油粑粑,蕨粑粑,米豆腐,绿豆皮,糍粑,土家腊肉,香肠,炸干洋芋片片,干竹笋,合渣,葛仙米, 合渣又名懒豆腐,是恩施传统美食,其味道香浓且营养丰富。
葛仙米是恩施的传统美食,其味道鲜美、口感丰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全境绝大部分是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 上。
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000----1700米,1500----1300米,1200----1000米,900----800米,700----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呈现明显层状地貌。岩溶地貌发育,山间谷地星罗棋布。全州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白云岩)面积占总面积54.4%,裸露的碳酸盐岩受本州温暖多雨气候的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比比皆是。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鹤峰六县。
恩施州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截止2010年11月1日,全州户籍人口为397566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是湖北民族大学不是湖北恩施大学。
湖北民族大学,于1938年始建,坐落于湖北省恩施市,是经教育部批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学校,原名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
1938年,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建立,后改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9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学院。1998年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省有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
简介:位于武汉市城区内,由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吹笛区、白马区和珞洪区6个片区组成。
2、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简介:又名太和山,座落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
3、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简介: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长岗镇,山势由西向东,绵亘随州、宜城、枣阳、钟祥、京山5市县。大洪山主峰海拔1636米,素有“楚北天空第一峰”的美誉。
4、隆中风景名胜区。
简介: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
5、九宫山风景名胜区。
简介: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素有“匡庐天下秀,钟灵数九宫”的美誉,是华中地区著名的避暑胜地。
6、陆水风景名胜区。
简介:位于湖北赤壁市,集山水林洞于一地,融万象之美于一体。
7、丹江口水库风景名胜区。
简介: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川县,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第三条 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 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制止、检举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