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五单元内容是透镜及其应用,主要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凸透镜与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沿薄,对光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边沿厚中间薄,对光有发散作用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个原理。2、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了这个原理。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利用了这个原理。
三、眼睛和眼镜 1、眼睛可以调节晶状体的焦距,从而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25厘米。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用凹透镜矫正。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用凸透镜矫正
九上化学第五单元主要学习了离子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包括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内容。
学习重点包括了离子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构建、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的计算,以及pH值和酸碱滴定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这一单元通过举例,实验和习题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中离子变化的规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和平衡计算方法,提高化学实践和理论素质。
知识点包括:1.物理变化的概念和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2、化学变化的概念实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3、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物理性质关键词: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熔点、沸点、硬度、吸附性等
5、化学性质关键词: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等
6、性质和变化的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字词拼音,词语含义,文学常识,主要内容,重点篇目,句子赏析。
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要会组词,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要默写。文中的近义词,反义词要掌握。
(一)浮力
1.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总要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 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 浮力=物重-视重
4. 浮力产生的原因:
(1)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
(2)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
(二)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验证:
3.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论推导:
4.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几点说明:
(1)原理指出了浮力的三要素及其施力物体。
(2)原理表达式: 。
(3)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4)浮力的大小与以下几个因素无关:
①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② 物体的形状;
③ 物体的密度;
④ 物体在液体内的运动情况。
(5)浮力大小只跟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知识点分析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 比较重力和浮力:
(1)G物=F浮,漂浮或悬浮
(2)G物>F浮,下沉或沉底
(3)G物
上一篇:太行水镇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