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中,扫墓祭祖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让人放松身心的习俗,需要带孩子了解一下。
扫墓:到了这个季节,坟墓上的杂草开始生长,后人需要帮忙拔除,还要添上新土。一方面代表后继有人,一方面也是把坟墓当作房屋一样进行修缮。不过,现在一般是墓碑,或者在田地里找不到具体位置,仪式简洁了很多,送鲜花者居多。
放风筝:“又是人间四月天,清明时节放纸鸢”,这个时间以后,风和日丽的天气增多,人们开始放飞风筝。放风筝时,人们仰望蓝天,看着跃动的纸鸢飞到高处,心情格外舒畅。当风筝飞得很高时,剪断或松开风筝线,代表着疾病和灾祸随之散去。
荡秋千:春秋时期就有了荡秋千的习俗,最早称作“千秋”。汉武帝的时候,荡秋千还有祝天子拥有“千秋之寿”的含义。后来成为一项大众娱乐项目,每到清明时节,就在两棵大树间,拴上麻绳,中间放一块木板,让孩子们坐上去,高高飞起,玩得非常尽兴。
踏青:这个季节,正是草木复苏,花开茂盛的时间,人们蛰伏了一个冬天,会趁这个时间外出踏青散心。公园里、大街上各种花竞相开放,确实分外热闹。像樱花、紫叶李、紫荆等等,老远闻着香味,让人格外心旷神怡。
插柳:柳树早已抽枝发芽,传说柳条有驱邪的功能,所以在古代就有编柳条、插柳条的习俗。记得小时候,总是折一些柳条编成草帽戴在头上,还会用柳条做哨子,想来也是别有一番趣味。爬山,登高也好。
“祭” 字共有 11 画,笔画顺序为: 撇、横撇/横钩、点、点、横撇/横钩、捺、横、横、竖钩、撇、点
“扫” 字共有 6 画,笔画顺序为: 横、竖钩、提、横折、横、横
扫,现代汉语规范一字级(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sǎo,sào,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扫”的基本含义为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如:扫地;引申含义为清除,消灭,如:扫雷、扫盲;全,尽,尽其所有,如:扫数;迅速横掠而过,如:扫射。当读音为sào时,是指以竹枝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在日常使用中,“扫”一般是指打扫卫生。
时光如苒,天人相隔。岁月至今,思念绵绵不绝。清明雨下,生者默念,逝者安息。
以往,清明镌刻在石碑上,牵引出无限的愁绪于追忆;如今,清明埋藏在心里,化为前行的理由和动力。
青山绿水留生前浩气,苍松绿柏堪慰逝后英灵!
青松环绕,白塔耸立,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清明的微风,携带无限的哀思吹过你长眠的山谷;清明的细雨,饱含深情的缅怀润泽你脚下的土壤;清明的鲜花,承载无声的祭奠,祈愿你在天国安心长眠!
网上祭英烈,悼念烈士英灵,振兴中华,建设富强社会,民族复兴中国梦!
抬头看看我们中华民族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吧!那永不褪色的红色,是历史的见证。英烈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你们是我们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灯!
又是一年清明,英烈之心永垂,英烈之魂不朽,泪水为你们而流,烈士永在心中!
先烈永不忘,立志更坚强。复兴中华路,每逢清明祭祖忙,思念先烈感衷肠。仁义忠孝是祖国,迎来盛世好时光。
英烈魂,清明祭;英烈志,永不忘!
【篇二】清明节扫墓的由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在祭扫时,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人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人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
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人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人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
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人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
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
汉代魏时上坟之礼已经得到重视,但当时尚未成为正式礼仪。唐明皇在开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
寒食扫墓由此成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清明节这一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可见,清明出郊上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思时之敬”。到了宋代,大家都在清明日扫墓,京都人倾城出郊,四野如市。
祭祀、敬拜、尊崇、敬崇
祭奠:jì diàn
1.
意思:
置供品于灵前或墓前祭祀
为追念死者并安抚其在天之灵而举行仪式
2.近义词:
祭祀:jì sì,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敬拜:jìng bài ,从思想、感觉、行为上对人、天使或神灵的尊崇、敬畏与钦服。
尊崇:zūn chóng,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尊重和推崇,乃至于崇拜。
敬崇:jìng chóng ,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1 减少聚集,严防疫情,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倡导外出人员不返乡祭扫,本地人员不开展聚性祭扫活动,尽量避免实地祭扫做好个人防范,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工作
2 用鲜花祭扫,思念卡,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缅怀,文明祭扫有我有你,从我做起点点滴滴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投身新时代文明殡葬新风
网上祭祀解释:
网上祭祀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祀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手机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
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思念。
意思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
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网络祭祀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
春节祭奠先人的句子:
春风重佛地,佳节倍思亲。堵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计心。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已经离开我们十九年了,在他乡还好吗?作为儿女特别的想您们啊!在您们的呵护下,我们都长大成人了,我们的孩子也都参加工作了。我们永远忘不了您们的教诲,认认真真的工作,堂堂正正的做人。爸爸妈妈您们安息吧!
上一篇:芽庄旅游攻略必备清单?
下一篇:美食西餐发朋友圈怎么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