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春萝卜汤
民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习惯,立春属乍暖还寒之际,在南方,立春这天都会炖点萝卜汤,美其名曰“立春萝卜汤”。在南方,萝卜汤是一款家常食补汤品,主要食材是白萝卜。常见的萝卜汤有白玉瑶柱汤、羊肉萝卜汤、排骨海带萝卜汤、虾皮粉丝萝卜汤等。
二、韭菜炒鸡蛋
春天的韭菜香气溢人,韭菜鸡蛋碎清新且下饭,与韭菜鸡蛋饼比起来,没那么油腻,实在是居家必备的快手菜。
三、生菜
立春日吃生菜是我国古代就有的一种风习。晋唐人的许多笔记都说:“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芦菔即萝卜,春饼就是薄饼,生菜是春天初生的野菜。现在一般是北方生吃水红萝卜、南方生吃生菜。据说“咬春”可以令人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四、春卷
春卷分饼和菜两部分,卷菜的饼一定要是新鲜做得的烫面薄饼,讲究圆、薄、滑。擀好的饼一定要再上面轻轻抹一层油,为的是不让饼和饼之间粘连,同时吃起来口感也较为爽滑,配着卷在里面咯吱咯吱作响的蔬菜,一软一硬,口味一流。说完了饼,我们再来看看春卷里的菜。
习俗有:
1、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2、咬春: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时节,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赎春卷的小贩。3、祭祖: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4、拜太岁: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
东北立春的民间风俗
1.咬春
立春的这一天,东北民间讲究要吃萝卜,也叫做咬春。因为萝卜的味道比较辣,取自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的寓意,东北人讲究时令吃食,所以在立春这天要吃春饼,吃春饼也就是咬春,还有的也叫吃春盘的,在立春的这一,人们从一大清早,就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很早之前,即使是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2.吃春饼、春卷
在立春这一天,东北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的风俗。根据古书上记载,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用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用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
1.吃生菜
立春的时候吃生菜是我国古代就有的一种风俗。据古书上记载,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芦菔也就是萝卜,春饼就是薄饼,生菜则是春天初生的野菜。现在立春的时候一般在北方生吃水红萝卜,而南方生吃生菜。老人说咬春可以令人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而且生菜算是中西方人通吃的一种蔬菜了,它一年四季都可以成熟,但是春天吃是最好的,既应季蔬菜,口感上也是最嫩的。所以立春的时候会吃生菜。
2.喝萝卜汤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立春属乍暖还寒的交际时刻,在南方,立春这天都会炖点萝卜汤,美其名曰立春萝卜汤。在南方,萝卜汤是一款经常会喝的汤,主要食材是白萝卜。常见的萝卜汤有白玉瑶柱汤、羊肉萝卜汤、排骨海带萝卜汤、虾皮粉丝萝卜汤等。
立春习俗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咬春: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时节,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赎春卷的小贩。
祭祖: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
躲春:立春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
拜太岁: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
春幡也用于悬挂,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叫作“春幡”。或缀于花枝之下,或悬于佳人之头,农家小院里的大门上都要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对联,对联的内容大致是“瑞雪丰年,八方献瑞”“春风得意,六合同春”或“一门欢笑春风暖,四季祥和淑景新”等联语,院内屋内墙上也贴满“迎春”“宜春”以及“福”字。春幡把农家的屋里屋外装扮得春意浓浓。“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这首古诗写的就是春色满院,欢乐迎春的情景。
由于古代社会立春有官民同庆的惯例,京城里的皇帝都很重视,地方官员也要照例做做样子。明清时,立春前一天,上海知县要以彩仗迎春。县官要走出县衙,到社坛祭芒神、土牛,然后下田扶一下犁把,举行试耕仪式,以示劝农,重视农事。迎春仪式后,县衙里会雇一名乞丐,饰以官服,令乞丐坐在翻过来的八仙桌上,由兵卒抬着,跟在知县后,称为“春官”。有一句俗谚叫“叫化子做春官,也有这一天”。
那个年代的老上海,严重缺少娱乐项目和玩具,冬去春来,孩子们的脸上都显得格外兴奋,光绪庚辰刻本《续刊上海竹枝词》记载:“东风淡荡兴遍赊,翠袖青裙笑语哗。村女亦知春色好,鬓边斜插小桃花。”立春之日,最高兴的要数小孩子了,女子鬓角边插一支小桃花,也算是唐宋遗俗的保留,有的女孩还要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十分好看。有些妇女会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有的地区缝制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此外许多基层村社在立春日也会举办“迎春会”,找个十多岁的少年化装成一个官老爷,身着纸做的官帽靴,骑着个牛,前往祭祀坛,沿途敲锣打鼓,放鞭炮以迎春天到来,祈祷保佑来年丰收。
鞭春牛便是春天里最早开始的乡间习俗之一。一般会在立春当天举行,这一习俗流传已久,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中“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说的便是这一景象。鞭打春牛,既表示送走冬季的寒冷,同时也是春耕即将到来的信号。人们会提前用泥土糊出一头牛,立春当天,用鞭子抽打,直到土牛被打碎为止。碎在地上的泥土会被村民们带走,扔进牛棚中,据说能保佑牛一年的平安健康。
栽秧酒是紧接着的一项重大习俗。由于栽秧算得上是一项和时间赛跑的农事活动,又因为重庆山地地形,栽秧多依靠人力且消耗更大,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抱团合作的栽秧模式。栽秧时节,村中劳动力集中起来,一个院子或一个生产小组,大家先排好栽秧的轮次,一班人马,今天你家,明天他家。
在重庆农村,还有一项特殊的春日习俗,当春天里毛虫开始大量出现之时,人们会“嫁毛虫”,通过焚香念咒一类的方法,将毛虫“嫁”到深山中去。在这一习俗中,人们也会祈求虫害都远离庄稼。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我国民间咬春的一种食品就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江西立春的习俗主要有:
1、江西立春的习俗之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野外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
2、江西立春的习俗之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3、江西立春的习俗之春台戏
各地民间举行种种娱乐活动,用以迎接春气,预兆丰牵。人们在开旷之处搭台,聚资请戏班表演,祈福农祥,称为春台戏‘卖春困立春过后,天气渐渐和暖,往往使人容易随睡,易于徽惰。儿童于立春当日应特别早起,高呼:“卖春困!”用以振作精神。宋朝陆游有《岁薯》之诗:“从今春困不须卖,睡到日高三丈时。”此外,还有《岁首书事》,“卖困儿童起五更”,诗后自加注解:“立春未明,相呼’卖春困‘,亦旧俗也。”
4、江西立春的习俗之行冠礼
冠礼是礼仪的开始,不可不恭敬谨慎。在古代,男子二十而冠,表示有了成人的资格。可以结婚,也可以人仕。至于民间风俗,男子到了十五岁,在岁首、清明、冬至,都可以举行冠礼,拜天地宗祠以及君长。为了方便的缘故,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并且即将成婚的,也可以在婚礼吉期同时举行冠礼。故亦可在立春日举行冠礼,取意三阳开泰,万象更新,也寄托了对青年男子勇猛进取的美好祝愿。
1、海南立春的习俗之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2、海南立春的习俗之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
3、海南立春的习俗之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4、海南立春的习俗之游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