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元宵赏灯的诗句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夜》 (唐)崔液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唐)李商隐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宋)姜白石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2. 关于元宵赏灯的诗句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
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
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
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
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
车马喧阗,人不得顾
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
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
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
” 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 “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
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
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
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
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 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
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
因而,“谁家”“何处” 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新正元旦之后,人们忙着拜节、贺年,虽然新衣美食,娱乐游赏的活动却比较少;元宵节则将这种沉闷的气氛打破,把新正的欢庆活动推向了高潮
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的( 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似明月高悬
为这节日增光添彩的,当然还少不了美丽姑娘的欢声笑语
3. 元宵节赏灯诗句 1、“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2、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3、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
4、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
5、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6、宋代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 7、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
”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
8、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9、清代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
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
” 10、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
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11、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12、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4. 关于元宵的诗句 关于元宵的诗句如下: 一、《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译文: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
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
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二、《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译文: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5.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一句) 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听元宵,今岁嗟呀,百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王磐《古蟾宫·元宵》 3、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4、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5、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度蛮村坐寂寥
——王守仁《元夕二首》 6、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王磐《古蟾宫·元宵》 7、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8、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元好问《京都元夕》 其他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1、《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版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2、《正月十五夜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权
3、《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6.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四句七律 1.《上元竹枝词》——清代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2.《元宵》 ——清代李调元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3.《京都元夕》——金代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4.《汴京元夕》——明代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7.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10首 1、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3、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宋代:贺铸 紫府东风放夜时
步莲秾李伴人归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
天涯寒尽减春衣
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8. 元宵节赏花灯作文 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赏花灯
元宵节那一天,我们全家早早地吃完了汤圆,来到大统华广场,加入了赏花灯的“洪流”
这里真是欢乐的海洋,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里真是灯的世界,不计其数的彩灯齐聚这里,好一派祥和而又繁荣的景象啊! 那金黄的巨龙灯,披着金鳞,正欲腾飞;旁边的马灯似乎不甘示弱,撒开四蹄,要与那条金龙一决高低;而那勤劳的小蜜蜂,更是不辞辛劳,不分昼夜地在那雍容华贵的花朵上辛勤地采着花蜜……这么多的花灯看得我眼花缭乱
是啊!人们用勤劳而又灵巧的双手,用智慧与汗水打扮着自己的生活,也装扮着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9. 元宵节的诗句大全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 诗词爱好者扫我头像,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