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合肥人除吃月饼外,还要吃包河无丝(私)藕,大年初一 ,三顿饭都必须吃,且顿顿丰盛,大概都有十几个菜吧。要煮一份鱼 是红烧的,并且多放辣椒,摆在桌子上但是不吃。 吃过饭后,把鱼放好。 代表着年年有余。
合肥人过年有两点特别之处:一是要"打香炭";二是鞭炮通宵达旦,节日气氛非常热烈。"打香炭"就是在大年三十扫尘后,家家都要在屋内用醋浇红木炭,刹时,浓烟滚滚,烟雾缭绕,这时闭上大门,以求净化空气,去邪避灾。吃完年饭后,开始放鞭炮,从晚上到第二天早上,连续不断。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多种不同的习俗,如走月、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等。
其中,赏月和吃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中秋节,我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按照我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仲秋”,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等。又因为这一天月亮又满又圆,是团圆的象征,又称为团圆节。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多种习俗。中秋节起源于中国,也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
中秋节送礼有一些讲究。
首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互相赠送礼物来表达祝福和感恩之情。
因此,送礼要注意礼物的意义和寓意,以及对方的喜好和需求。
其次,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所以送礼也要注重家庭和亲情。
可以选择一些家庭聚会的必备品,比如月饼、茶叶、水果等,以增加节日氛围和家庭温暖。
另外,中秋节也是感恩的节日,所以送礼要表达对对方的感激之情。
可以选择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礼物,比如手工制作的礼品、写有祝福语的贺卡等,以表达心意和感谢之情。
总之,中秋节送礼要注意礼物的意义和寓意,注重家庭和亲情,表达感激之情。
这样的送礼方式能够更好地传达祝福和温暖,让人们在节日中感受到团圆和幸福。
1、赏月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文人士大夫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3、燃灯中秋之夜,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广东张灯最热闹,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出各种形状,上糊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4、吃月饼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5、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偶尔还要讲下当年嫦娥奔月的故事,讲讲月亮里的吴刚、兔子和桂花树,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杭州的中秋节有烧斗香的习俗。西湖月景:杭州中秋赏月有个自古闻名好去处----西湖。明代就有了中秋夜到西湖观赏月色、游玩娱乐的习俗。西湖十景中有三个是月景,即“平湖秋月”、“三潭映月”、“月岩望月”,可见西湖赏月习盛。钱塘江观潮:每年中秋时期,特别是农历八月十五,杭州、绍兴、余杭、海宁等钱塘江附近的人们,有到钱塘江下游观潮的习惯。
中秋节的习俗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等。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按照中国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来过。俄罗斯人不用中国的农历,也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
回族不过中秋节
依据回族的风俗习惯回族不过汉族的传统节日包括中秋、春节、元宵节等,但依据回族的风俗习惯当地群众过的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回族过节不过年。回族人民习惯于欢度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传统节日和阿舒拉节、法图麦节、登霄节等节日,不过回历年,不过中秋节,也不过阴历年——春节。
。
中秋前夕,远离家乡的亲人都得回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不能回家者,常有离愁之感,便相互以诗词表达离思,“千里共婵娟”,故叫团圆节。
中秋夜,女儿家要在当晚拜月、追月、玩月。古时,后羿思念月里的妻子嫦娥,便摆上茶盘,装上圆圆的糍粑和甜饼祭拜她——这就是最早的拜月。后来,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长生殿月下发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表达今生来世永不分开,还送玉兔去月里陪伴嫦娥,不但有拜月之意,也有追月、玩月之意。
舅舅说,旧时有台戏曲叫《双拜月》,说是在八月十五日的战乱中,一对新人对着圆月发誓:哪怕被战乱分开,也要在中秋团圆,永远相爱。后来,各地少女都效仿他们,在中秋供上圆饼、梳妆打扮、烧香拜月,并求月老牵红线给自己找个如意郎君,所以中秋节又叫女儿节。
下一篇:旧金山的文化介绍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