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15元宵节,民间风俗要挂花灯,走马灯为其中一种。外形多为宫灯状 ,内以剪纸粘一轮 ,将即绘好的图案粘贴其上 。燃灯以后 热气上熏 ,纸轮辐转 ,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 、物换景移的影像 。宋时已有走马灯 ,当时称 “马骑灯 ” 。元代谢宗可咏走马灯诗云 :“ 飙轮拥骑驾炎精 , 飞绕间不夜城 ,风鬣追星来有影,霜蹄逐电去无声 。秦军夜溃咸阳火 ,吴炬霄驰赤壁兵 ; 更忆雕鞍年少日 ,章台踏碎月华明 。”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走马灯又叫跑马灯、串马灯。由毛竹编织成马头,马尾;系在身上糊上颜色鲜艳的纸,如今已由丝绸取代。在过去,走马灯一般在春节等喜庆的日子里才表演,由二十来位11—14岁小孩组成,边跳边唱,根据节奏快慢形成不同阵势,有喜庆、丁财两旺、五谷丰登的寓意。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精心制作的走马灯会引起村里人的轰动,几十里外的群众都要赶来瞧一瞧这稀世精品———“头发丝吊灯”走马灯。制作好的马灯竹为骨、纸为肉、发为脉、火为气。
放莲花灯有着祈福、祝愿等含义,而七月份放莲花灯的节日就是指中元节和河灯节。其中中元节就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河灯节就是赫哲族的传统佳节。
放莲花灯并不是一种罕见的民俗习惯,在很多节日中都有着放莲花灯的民间习俗,而放莲花灯的具体寓意就是祈福健康平安、祈祷好运到来、祝愿家人长寿等等含义。而在7月份有着放莲花灯习俗的节日就是指中国传统节日的中元节和赫哲族传统节日的河灯节。
七月放荷花灯是什么佳节
1、中元节:中元节是我国传统的盛大的佳节之一,又叫做七月半、吉祥月、盂兰盆节、施孤、斋孤、鬼节等等,具体的节日时间就是在每年的农历7月14或15日。节日目的就是祭祀祖先、祭拜鬼神的节日。因为数字七在古代有着复生的含义,老人们认为祖先的亡魂会在中元节的时候回到人间,所以人们在这一天要准备祭祖、放河灯、烧纸钱等等。其中放荷花灯就是最重要的民俗习惯之一。
2、河灯节:河灯节是我国赫哲族的传统民族节日。节日举办的目的就是为了祭祀河神、祈祷平安健康、祝福族人顺遂丰收,具体的节日时间就是在每年的农历7月15。而放河灯的目的就是为了祈祷平安、祝福健康、祝愿丰收等等,这也是赫哲族最重要的河灯节庆祝方式。
义蓬灯节是泰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被称为“泰国灯节”或“水灯节”。这个节日通常在泰历十二月的满月之夜庆祝,是泰国佛教徒在庆祝阿罗汉尊者成道的同时,向灵界祈福和感恩的活动。在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蜡烛和灯笼,放到河里或湖里,寓意着洗去所有的罪孽和不幸,祈求幸福和平安。同时,还会有各种庆祝活动,如放烟火、放热气球等,形成了独特的泰国文化景观。义蓬灯节是泰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的重要活动。
每年农历七月十三至十四两日是广西桂林市资源县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河灯歌节。每当节日来临,汉、瑶、苗各族同胞以民风浓烈的传统习俗来纪念他们的祖先。 河灯 节日里,他们举行盛大的集会,各乡的舞狮队、舞龙队、河灯队、艺 术表演队都要汇集到城里大显身手。夜暮降临时,人们将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河灯点亮一起放到江中随波而去,以此寄报告寄托对先人的怀念,并祈祷先人对子孙的保佑。放逐河灯,其景十分壮观,五彩缤纷,满江辉煌。赏灯之后,便是彻夜的文艺表演和山歌比赛。次日满街的群众,拥挤在城乡物资交流的集市上。人流、物流、灯流、歌流、将这个小小山城掀得沸腾起来,一派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境内汉、苗、瑶等民族杂居,民风淳良敦厚,勤劳俭朴,崇礼尚义,和睦相处,交往密切,习俗相近而各具特色,每年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日)各族民众烧香烛,化纸钱,纪念祖先,心愿相同,方式各异。县城大埠头在中元节之夜,盛行放河灯祭神祭祖,灯式多样,有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宝莲赐福、龟鹤延年、龙凤献瑞、麟趾呈祥燃烛其间,随波逐流,满江辉煌,五彩缤纷。观灯人群相互喝彩,共祈祖先保佑,天下升平,国泰民安,赐福消灾,风调雨顺,人旺业兴。外来客商亦争相投放河灯,以图吉祥。五排山区是苗、瑶民聚居地,相传中元节是苗族祖先定居五排之日,为缅怀先祖功德,每年七月半举行歌会,男女老少集会于桥亭、溪畔,互对山歌,歌声悠扬,彼落此起,连续三天三夜,经此怀念祖先,诉说人间世事,抒发男女爱情,赞颂美好生活 。 随着民族文化频繁交流,苗、瑶、汉等民族的风俗民情水乳交融,互相结合,相得益彰,逐淅形成了在县城举行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盛会。自1995年始,资源县委、政府加以引导,进行组织,使民间的传统节日成了资源的旅游品牌,成为庄稼活宣传促销、为资源经济服务的重要媒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盛会期间,各族人民云集县城观光,资江两岸三天三夜,歌声缭绕,整个县城笼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观河灯,领略“万盏河灯漂资江”的人间奇观,更是盛况空前。近两年来,广邀名人前来搭台演出,为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神的日子,镇江这边一般都是农历的二月十二,主要是踏青摘野菜。
牵牛花子发芽温度为20~30℃,一般在四月末五月初播种(南方还可以提前),按品种分行播在细沙土苗床中,湿度适中时大约10天左右萌发。
可选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用腐叶土4份、园土5份、河沙1份配成,并在盆底施入少量骨粉做基肥。上盆1周后开始施稀薄液肥。剩余期间每2~3周施一次稀薄饼肥水或复合肥。
生于海拔100~200(~1600)米的山坡灌丛、干燥河谷路边、园边宅旁、山地路边,或为栽培
花溪习俗
1、花溪苗绣。贵阳市花溪苗族挑花技艺在贵州苗族刺绣技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史书记载:苗族先祖九黎部落原居黄河流域,由于在与外族争战中多次败北,逐渐西迁,部分支系进入今贵州境内,其中一个自称为“谋”(他族称之为“花苗”)的支系定居在格洛格桑(今贵阳)。这个苗族支系原先主要用蜡染来装扮自身,后发现挑花色彩更丰富,表现力也更强,便开始在蜡染图案底纹上进行挑花,挑花渐从蜡染脱胎,形成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常见的挑花图案有猪蹄杈、牛蹄杈、牛头、羊头、狗头、冰雪花、刺藜花、浮萍、荷花、稻穗、荞子花、铜鼓、灯笼、银杈、铜钱、太阳、青蛙、水爬虫、螃蟹、燕子、楼阁、田园、桥梁、河流、苗王印等。花溪苗族挑花技艺具有追念先祖、记录历史、表达爱情和美化自身等功用,同时又有很强的装饰性。用十字绣为基本针法,数纱而绣,不用底稿…
2、布依族纸染绣花制作技艺 花溪区布依族纸染绣花精美,具有独特个性。纸染绣花用于装饰女衣物,彰显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溪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距贵阳17公里。花溪为多民族居住地区,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花溪域境地处贵州高原中部,苗岭山脉中段。全境以丘陵为主,间有山丘、盆地、坝子、峡谷。海拔一般在1000—1250米之间。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9°C,年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布依族纸染绣花制作技艺虽是布依族的传统绣染工艺,但无文字记载,也无史可查。主要流传在孟关、湖潮、马铃、黔陶广大布衣族地区,20世纪的60年代以前处于鼎盛时期。制作时用白棉布打底,用毛笔先将要染的花样画于白棉布上,再用白棉纸剪成一指宽纸条,捻紧后缝于所画花纹上。
每年一般都是从大年二十七开始大年三十结束,没有三十的就二十九凌晨结束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俗称花神节,一般于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祭花神,结伴外出游玩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牛年的元宵特别圆,圆了梦想,圆了好运,圆了事业,圆了情缘,圆了笑脸,在此祝愿你事事随缘,一切皆顺。
上一篇:昆明——琅勃拉邦,入境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