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
2.婚庆时,将小米磨成粉,加水搅糊,包入鱼虾(虾露出尾巴),捏成鸡蛋大小的团,置于沸水锅中烧,熟后捞出食用庆祝。
3.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4.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5.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或将糯米、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
6.高山族过去一般不喝开水,亦无饮茶的习惯。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为饮料。
7.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此有强烈的崇拜祖先的观念,各族群都有祖灵祭祀。
8.当病人病危之际,家人就开始为他洗净全身,换上干净衣服,搬到另一处居住,然后请巫师持香蕉叶呼男神、女神为病人禳祓。
9.埋葬的仪式在当日或次日进行,采取室外土葬的方法。
10.下葬后的当天,要请巫师主持送灵仪式,死者的父母及兄弟姐妹都可以单独举行送灵仪式,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
11.高山族性格豪放,喜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
12.“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13.肉类的来源主要靠饲养的猪、牛、鸡,在很多地区捕鱼和狩猎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种补充。
1、饮食: 高山族的饮食通常是一日三餐,有的地区也曾有一日两餐的习惯,主食为稻米或小米,辅以薯类和杂粮,副食有各种豆类、南瓜、竹笋等等,肉类有猪、牛、鸡等,在很多地区捕鱼和狩猎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种补充,沿海地区则多以鱼、贝类为主。
2、婚姻 高山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之间不通婚,如有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制裁。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地区的青年男女有恋爱的自由,通常是在劳动中选择对象,此外在唱歌和舞蹈等活动中也都能得到公开恋爱的机会,但婚姻必须取得父母的同意。
3、丧葬 山区高山族的埋葬仪式在当日或次日进行。有些采取室外土葬的方法,如阿美人、泰雅人、赛夏人、排湾人,雅美人的墓地选在海边树林里,掘穴埋葬;有的则葬在室内,如邹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
4、祭祀 据统计,高山族祭祀多达70多项,举凡农耕、渔猎、征战、生育、婚丧、建筑、长旅等皆有祭,特别是围绕粟、稻、芋、薯等农事的系列性祭祀活动,既有固定的仪式,如开垦、播种、除草、间苗、收割、入仓、狩猎、丰年等;又有因地制宜的临时性祭礼,如驱虫、求雨、乞晴等。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泰雅、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
在菏泽一些农村有大年三十在院子里撒芝麻杆的习俗。为了撒芝麻杆,家家户户每年家里都会种一些芝麻,亲戚邻居还可以分一些用来撒在院子里。
据说每年大年夜的时候扫把星都会出来,而跑到谁家去就会带去晦气,而撒了芝麻杆后就可以扎扫把星的脚,这样扫把星就不会来了;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撒上芝麻杆后,踩一踩,有“踏岁”的意思,总之就是图个吉利,这样子日子会越过越好。
芝麻杆还会在正月十六的时候烧掉烤火,传说这样可以消除一年的病灾。
1、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2、入殓仪式: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3、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4、哭丧仪式:哭丧是菏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5、送殡:送殡开始后,送殡的队伍浩浩荡荡,途经过的农户都要出来燃放鞭炮,孝子要亲自上前跪谢。中途还要将棺木停放一下,叫做“撇灵”。撇灵过后,所有参加送葬的女眷们都必须回去。回去的时候,女眷们必须一边哭一边喊着“某某跟我回家哟”,意为招魂。
性格是因人而异的。白银的女孩美丽贤淑、楚楚动人、气若幽兰、温柔善良、亭亭玉立这里盛产美女。敢爱敢恨拿的起放得下。习惯于吃面条。
1、白族的元宵也叫过小年。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2、大理白族对元宵节格外重视,正月十五当天往往要耍龙、舞狮,还组织“金花歌舞队”大闹元宵;而大理的弥渡县的花灯唱元宵更是热闹非凡,让人们充分领略云南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
3、白族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1、鲤与礼谐音,送礼表示对媒人尊重之意;
2、鲤鱼是进贡之物,送礼也可表示敬重;
3、鲤鱼营养价值高,代表着新人希望媒人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4、举行婚礼前新人都会提着鲤鱼登门对媒人表示感谢,一般要送六条或八条,寓意着六六大顺和发财,送鲤鱼谐音送礼;
5、鲤鱼是进贡之物,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龙船途经微山湖,鱼翁献上鲤鱼,乾隆看到鱼有四个鼻孔,觉得惊奇,随行大臣奉迎拍马,说四孔鲤鱼主四海平生,五谷丰登,乃吉祥之物,乾隆命烹而食之,鲜美可口,遂重赏鱼翁,并令地方官年年朝贡,供朝廷享用,所以送鲤鱼给媒人表示对媒人的敬重;
6、鲤鱼营养价值高,鲤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属于草食鱼,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高百分之三十,送鲤鱼也代表着祝福媒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中秋节,合肥人除吃月饼外,还要吃包河无丝(私)藕,大年初一 ,三顿饭都必须吃,且顿顿丰盛,大概都有十几个菜吧。要煮一份鱼 是红烧的,并且多放辣椒,摆在桌子上但是不吃。 吃过饭后,把鱼放好。 代表着年年有余。
合肥人过年有两点特别之处:一是要"打香炭";二是鞭炮通宵达旦,节日气氛非常热烈。"打香炭"就是在大年三十扫尘后,家家都要在屋内用醋浇红木炭,刹时,浓烟滚滚,烟雾缭绕,这时闭上大门,以求净化空气,去邪避灾。吃完年饭后,开始放鞭炮,从晚上到第二天早上,连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