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的习俗是沐浴节
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每年藏历七月上旬,在西藏,在拉萨河畔,从城市到乡村,从牧区到农区,都有一个群众性的洗澡活动。
藏族的婚嫁
藏族的婚姻制度从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行,现在则大多采用一夫一妻制,只有偏远的游牧地区由于生活艰辛,少一房妻子可以减少开支,而保留有几个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现象。
藏族年轻男女或自由恋爱,或相亲认识,决定结婚之前必须先合八字,八字相合的话,男方向女方赠送哈达求婚,然后择吉日正式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之后便开始准备结婚典礼。
结婚典礼的前一天,男方须将新娘礼服与珠宝首饰先送到女方家,以备第二天使用。结婚当天,男方以一匹有孕的雌马作为新娘坐骑,让迎娶的代表牵去女方家,这匹马的颜色须与新娘的八字相合。迎娶的代表还须带一把装饰明镜、碧玉、珠宝的彩箭,一进女方家,便将彩箭往新娘背后一插,表示她已是新郎家的人,接着把箭上的碧玉取下别在新娘头上,表示新郎的灵魂已附在新娘身上。
当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家人便爬上楼顶,一手抓着刚才插在新娘背上的那把彩箭,一手抓着一只羊腿,反复地喊着:"不要把我们家的好运带走啊!", 直喊到新娘走远。
接新娘回到新郎家的途中,迎娶的队伍由全身穿白袍、骑白马、手举八卦图的人前导,若是路上遇到背水或挑柴的过路人,表示吉祥之兆,须下马送哈达;若是撞见倒垃圾或是抬病人的,表示有灾,婚后必须请喇嘛念经解除灾厄。
男方在新娘尚未抵达之前,便已将装有青稞或小麦的袋子铺在门前布置妥当,新娘抵达后,踩着这些袋子进入新郎家,然后再献"切玛"、敬酒、挂哈达、长辈祝福等仪式之后,进入洞房。
结婚 仪式的头一天,男方得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装,以及巴珠、嘎乌、手镯等装饰品,用绸缎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让新娘明天过门打扮用。
迎亲的这一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地位的人,带上一队人马,还得牵上一匹准备给新娘骑的打扮考究的马,这匹马的颜SE,与女方属相吻合;这匹马必须是怀孕的母马。同时,还得带上彩箭,箭上有明镜、璁玉、珠饰等。马队到达之前,女方要举行敬"切玛"、喝酒等告别仪式
首先,服装的特点是长袖、宽腰和大裙子。女人冬天穿长袖长袍,夏天穿无袖长袍,里面有各种颜色和图案的衬衫,腰上有彩色图案的围裙。藏族同胞尤其喜爱哈达,视其为最珍贵的礼物。
第二,饮食习惯是由青稞制成的,饮用酥油茶和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物。西藏同胞宁愿三月没有肉,也不愿整天喝酥油茶。青稞酒是一种用当地生产的青稞酿造的低度葡萄酒,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肉类和奶制品广泛用于食品,许多人喜欢风干的牛肉和羊肉。三.丧葬习俗藏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其中最隆重的是塔葬。
接受礼物,用手拿起礼物,双手抱头送礼物。当你遇到宗教设施,如寺庙、摩尼堆、宝塔等。你必须从左往右走。你不能穿过乐器、火盆、祈祷轮,轮子可能会倒转。你被禁止用手触摸头顶。民族礼仪在欢迎客人的时候,藏族人不仅要把手浸在酒里玩三次,还要在粮桶里抓一点青稞抛向空中三次。
喝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拿起茶后再去拿,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在宴会上,主人拿起杯子先喝了。主人喝完第一杯酒后,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地喝。吃饭时,注意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大声咀嚼,不要喝酒,也不要多挑食物。用羊肉招待客人,多注意羊脊骨下部的一块带尾巴的肉,尊重最受尊敬的客人。制作时,在尾肉上留一绺白发以示好运。
已婚的西藏人通常实行一夫一妻制。他们的婚姻和爱情相对自由,但需要父母双方的同意。他们必须经过求婚、订婚、嫁妆和结婚的程序。
忌讳忌讳不尊重喇嘛、佛教经典和喇嘛庙的言行。藏族人不吃马、骡子、驴、狗肉和鱼。说出死者的名字。禁止在畜棚内大小便和清点主人的牲畜。严禁在火炉中点燃抹布和其他污物。避免敲打碗筷。家里有孩子或有病人的妇女避开门。不要用破裂的碗招待客人。禁止将脚伸向佛教圣地。扩展信息:藏族(藏语:)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土著。我国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此外,藏族还分布在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澳大利亚。拉萨是西藏人心中的圣地。目前,世界西藏人口约为750万,中国约为700万(2016年),据保守估计,西藏人口超过1000万。
藏民送藏獒形式是非常神秘而又庄重的!藏民一般在需要养小藏獒的时候,他们会在各个营区以及各家去巡查,找那种很有缘分的小藏獒,只注重眼前的第一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具有神秘感,小藏獒就是在等待主人的出现,双方的默契感。
早餐:一般来说藏民的早餐比较简单,就是糌粑、酥油茶、奶制品、风干牛肉。糌粑,是由青稞磨成粉制成的,口感香脆,搭配酥油茶,奶渣,糖,用手揉匀后抓着吃。糌粑的热量很高,非常适合高原地区的充饥御寒。是藏族牧民的传统饮食之一。
再就是藏民很喜欢喝酥油茶,男人喜欢重口味的,老人孩子喜欢饮用清淡的,女人则喜欢往酥油茶里加核桃仁,葡萄干,各种坚果。一般会喝三碗,认为这样最吉利。
午餐:因为地处海拔比较高,所以气候相对较低。藏民的午餐主要是吃牛羊肉,保暖御寒!牛羊肉的做法也比较简单,将新鲜的肉直接放到锅里加水煮熟。吃的时候撒点盐就可以开吃了。特别是当地的牦牛肉,口感细嫩,滋味醇厚,而且脂肪含量也很低。
大块吃肉,怎能不大碗喝酒呢?藏民的餐桌上,最不能少的就是青稞酒。青稞作为当地的粮食作物,不但可以当作主食,还可以酿成青稞酒。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酿造,这种酒口感清香醇厚,喝完后不上头,不口渴,深受不少外地人的喜爱。如果您有时间去藏民家里,一定要尝尝正宗的青稞酒。
晚餐:羊血肠,藏面,烤羊腿。在藏族人的菜谱中,有一道重口味菜品——“羊血肠”。即是将羊血罐进羊肠中,然后煮熟。口感嫩滑,吃起来十分的解馋。再就是藏面,有点类似于我们吃的拉面,面条筋道,汤汁浓郁,味道堪称一绝。当然烤羊腿是少不了的,一整只羊腿烤熟,撒点料一刀一刀地割着吃,别提有多爽了。
一般称呼比自已大的女性为“阿佳” (姐姐),称比自已小未婚的女性为“婆姆”、未婚的男孩为“璞”,祖辈上的男性称“波”(老爷爷或爷爷),称祖辈上的女性为“嫫啦” (老奶奶或奶奶),称父亲为“爸啦”,称母亲为“阿妈啦”,凡属于父系父辈的男性亲属均称为“阿古啦”(叔叔);女性均称为“阿尼啦”(姑姑);属于母系父辈的男性亲属均称为“夏乡啦” (舅舅),女性均称为“索姆啦”(姨妈),这里“啦”是敬语词,无特定意义,在称呼别人的名子时,总要在前后加点什么以示尊敬和亲切
1.磕长头
是藏传佛教信徒为实现信仰、祈福避灾而进行的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
2.敬酒茶。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
3.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九寨沟的藏民是嘉绒藏民。
嘉绒藏族是居住在甘孜州丹巴、康定部分地区,阿坝州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红原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雅安市、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嘉绒语,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嘉绒人,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农区人)。
嘉绒人一直到1954年都被认为是一个独立民族,从民国初年直到1953年前的文献都将嘉绒地区的民族称为“嘉绒族”。1950年代初期,中央民族学院还设有“嘉绒族研究班”,创制了嘉绒拼音文字,记录当地的民间故事。新中国建国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对全国各民族进行识别中,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将“嘉绒族”识别为藏族,从此,为方便称呼便叫称“嘉绒藏族”。
1、有的说是代表我想和你一起走下去;
2、还有的说是代表送行(分开的意思),亦或者是送鞋代表送人走,分手的意思。
3、还有的人说送鞋据说不吉利,鞋=邪,送邪。
4、也有说送鞋代表越走越远,或者是代表铺上鞋垫跟我走。
5、最后一种,代表要和别人远走高飞。
所以,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你了也就不用在乎这么多了。礼物嘛,最重要的是代表了一份心意。
下一篇:剑门关翠云廊值得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