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什么节日的习俗跟现在不一样?
admin
2023-08-06 08:32:29
0

四川风俗如下:
1.走人户
2.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演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3.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流行于四川各地。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4.送节礼
汉族交际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
5.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6.办出师酒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技师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徒弟给师傅叩头,送给师傅衣帽鞋袜;师傅退还投师文约,对徒弟说此些祝愿的话。按规矩,无钱谢师、未办出师酒的,不能算出师。
7.隔代同姓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犍为县罗城、定文、寿保等乡镇。这一带张姓和吴姓中,保留着隔代同姓的习俗。为了使香火不断,便采取了隔代同姓的办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逃离40°C高温!90%的重庆... 贵州,这片被群山与绿水环抱的土地,夏季平均气温仅 23℃左右,堪称 “天然大空调”。当全国多地陷入高...
夏日逃离计划:去瑞士雪山,聆听... 每年夏天最期待的古典音乐盛事之一,就是藏在瑞士雪山间的韦尔比耶音乐节了。除网罗世界级名家大咖的室内乐...
盛夏入粤!广东文化旅游有“凉”... 现已进入伏期,岭南大地热浪翻滚,但盛夏期间的广东游,却有“凉”方,为入粤游客打造清爽境地。 连州地下...
点燃热爱 乐享生活 2025山... 7月19日,2025山东省露营大会主题活动在威海市电商赋能中心启动。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邮轮游”火热,上海吴淞口国际...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暑期是一年中旅游市场人气最旺、规模最大的时段之一。今年暑假,邮轮旅行成为不少...
新晋“顶流”入住上海!粉丝圆梦... 00:37 要说动物园里 最受欢迎的动物有哪些 卡皮巴拉绝对算得上是 动物园“顶流”明星 最近 上...
来凤县举办首届“来凤藤茶大师”... 云上恩施报道(来凤通联记者 邓红慧 实习生 梁思怡 余鑫鑫)7月21日,来凤县举办首届“来凤藤茶大师...
来青海一趟必吃的三款美食,不吃... 来青海一趟,若没品尝这三款地道美食,便如同走过千山万水却未曾真正触摸这片土地的灵魂,徒留遗憾。这不仅...
家常青花椒炒鸡:酥麻鲜香,停不... 金黄焦脆的外皮,咬下去咔哧一声,鲜嫩多汁的鸡肉在嘴里爆开,青花椒的酥麻感爬上舌尖,越吃越上头,嘴唇微...
【健康科普】乌梅:酸梅汤里的灵... 乌梅 -酸梅汤里的灵魂滋味- “炎伏更无虞暑热,夜敲铜盏卖梅汤。”一到伏天,酸梅汤便成了最受...
伏天吃伏羊,分享4种羊排的做法... 伏天吃伏羊,分享4种羊排的做法,无论哪种都好吃到尖叫! 编辑 羊肉那嫩滑的口感和独特的香味,一直都...
北京旅游管家推荐,北京纯玩4天... 宝子们,北京,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宛如一颗镶嵌在华夏大地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它作为中...
甘肃一景区收取300元“天价过... 7月23日,甘肃肃南县文旅局发布关于媒体反映甘肃马蹄寺景区收取“天价过路费”情况说明:经核实,马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