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家喜欢饮生水,据说是因为嗜辣太甚,辣生水,生水能解体内火毒。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湘西苗寨非常好客。每有客至,一定要请吃油茶。吃油茶与一般饮食不同,客人须连喝四碗,寓意四季平安。
在饮食禁忌方面,苗族每逢天旱不雨或身患病痛时,经常杀牛或杀猪祭雷神。但祭完后只能用淡水煮熟后食用,忌放盐,相传雷神是不喜欢盐的。
每年小暑节前的辰日起,至小暑节后的巳日止,为苗族的封斋日。在此期间,忌食鱼、虾、鸡、鸭、鳖、蟹等物。据说如果误食了,必遭灾祸。只有猪、牛、羊肉可以食用。
贵州苗族最出名的就是酸汤了,其中酸汤鱼最好吃
苗族的名字是根据爷、父、的名字,然后拼在一起的。比如你爷爷的名叫:李,你父亲的名叫:杨,你的名叫:张,那你的苗名就叫:李杨张比如你的儿子叫:赵,那你儿子的名字就叫:杨张赵,以此类推。所以苗家人根据你名字就可以知道你父亲和爷爷是谁。
苗族跳花节是苗族传统的重要节日,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苗族跳花节的含义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跳花节也是展示苗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敬畏和感恩,是苗族文化中最富有仪式感和感染力的节日之一。苗族跳花节历史悠久,跳花节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不同地区和族群有着不同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跳花节期间,苗族人民会进行各种传统活动,如跳花龙、唱山歌、舞木鼓等,喜庆热闹。同时,跳花节也是苗族人民传承文化、展示自我、认识他人、推进社区发展的平台,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是苗家人用花朵来替代对太阳崇拜的一种表达方式。
苗族人带手镯古时是有说法的,戴第一个手镯是父母给的,代表还是个姑娘。戴两个手镯代表已有对象或已结婚。戴三个表示已婚有娃了。
现在苗族银女子戴镯完全是为了装饰,一般一手戴一只,手臂长的,也有戴三四只不等,但习惯两手戴的数目相等。
地处重庆的苗族自治县彭水蚩尤九黎城,每个重要节日,都有苗族姑娘梳头盘头展示,10月1日,在重庆彭水蚩尤九黎城举办的“2019•中国苗族文化国际旅游节暨第九届乌江流域特色农产品美食展”上,苗族姑娘梳头盘头吸引了不少游客。
原来苗族人有这样的习俗:苗族姑娘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都要把原先留的长发盘在头顶上,然后罩上银饰,这样才能出嫁。
因为这层原因,苗族姑娘从小开始,头发剃光3次后,就不能再剃了,而是把头发留起来,让头发一天一天的变长。未长到18岁时,头发不用盘,打辫子也行,束成一绺也行。等到姑娘长到18岁,就算是长大成人了,从此,留下的长发必须在头上盘起来。因为这是苗家世代沿袭下来的规矩,所以,过了一代又一代,没有哪个姑娘敢破坏这样的规矩。就是到了现在,出嫁的苗族姑娘,都是盘头发的。
苗族还有这样一个规矩:苗族姑娘的母亲从她小时候开始,每次梳头脱掉的头发,或者别的原因脱掉的头发,都要一根一根地积累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收集有一撮后,就用粘膏粘好,留等她的姑娘长大成人,开始盘发时,就要把母亲留下的这一撮头发合着她自己的头发一同盘起来,目的是要记住母亲的养育之恩。
每逢重大节日或是婚喜事,苗族妇女非要盘发不可盘发常常需要多名妇女配合,边盘边用水或是啫喱水定型,盘一个漂亮的发型,往往需要一到两个小时,尽显苗家妇女的心灵手巧。
盘头的时候,要准备月亮梳、黑线。黑线把月亮梳固定在头上,再用绿色的线进行装扮。最后把链子绕上就完成头饰了。平时戴的话线是粉红的,结婚的话就是大红的了。月亮梳要新的,其他人不能摸。很是讲究。
苗族刺绣(凤凰)含义:古代视为神鸟而崇拜,它是人们想像中的保护神,经过漫长的完美演化而来。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白鹤’的脚,鹦武的嘴,孔雀之尾,居百鸟之首。美好和平象征。封建皇朝最高贵女性之代表,和帝王的龙相配。民间传说中它能给人们带来和平幸福。在苗族的心里恰恰相反,它代表着男人的标致,它是男人起名时常用的吉祥名,有据可査。
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蝴蝶、龙、飞鸟、鱼、圆点花、浮萍花等图案都是《苗族古歌》传唱的内容,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
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
单色绣:单色绣以青线为主,刺绣手法比较单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朴素大方;
彩色绣:彩色绣用七彩丝线绣成,刺绣手法比较复杂,或平绣或盘绣或挑绣,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是凤凰民族工艺品中的精品。
苗族围巾的颜色含义如下:
1、红色围巾代表:热情、活泼、张扬的个性,代表吉祥、乐观、喜庆之意;
2、橙色围巾代表:时尚、青春、动感的个性,寓意活力四射;
3、绿色围巾代表:清新、健康、希望,代表安全、平静、舒适之感;
4、紫色围巾代表:可爱、神秘、高贵和优雅,也代表着非凡的地位;
5、灰色围巾代表:高雅、朴素、沉稳的性格,代表寂寞、冷淡,也给人以稳重安定的感觉。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苗族有几种特产(特色),如:苗族五色饭、苗族鼓舞、苗族酸汤、苗族扎染、苗族芦笙以及苗年活动、四月八活动、跳花节活动、芦笙节活动、花山节活动等都别俱风味和富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