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一.居民东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并且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该地区居民多信仰佛教。
二.农业东南亚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光照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因此这里盛产稻米和多种热带经济作物。主要物产有稻米,橡胶,油棕,金鸡纳,蕉麻,椰子等同时大量的丰富的森林资源,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
三.矿产资源丰富,锡和石油的地位突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锡矿带。
四.经济东南亚经济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向出口商品多样化发展,工业和旅游业发展迅速,“新马泰”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旅游热线之一。
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对外依赖性强。解决措施:大力发展工业,大力开发旅游业。存在问题:长期的掠夺式开发,使生态环境恶化。解决措施开发和保护相结合,推行保护性开发措施。
我是人文地理的,就业面确实非常非常非常窄,而且大多数就业单位都不了解这个专业(尴尬……)如果是出于就业考虑,我更建议区域经济学。据我了解,人文地理学考研也是需要考数学的。至于历史地理学应该是在人文地理专业下找研究历史方向的老师,没有单独划分历史地理学专业。
一、 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 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 南亚:
1、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 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 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 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 (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 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 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 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 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 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 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 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③ 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 南极:
1、酷寒:
① 纬度高,热量小;
② 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③ 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 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 陆地面积大;
3、烈风:平均18m/s, 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 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专题四:世界各大区域经济状况:
一、 东亚:
1、东南沿海:经
一般来说,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对半开的,各占约50%,不同地区的比例都会略有不同。全国卷的人文地理的比例可能略大一点。
区域地理是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地综合,这几个部分是交错在一起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部分。在高考中综合题绝大部分都是以区域地理背景为载体来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个别选择题也有涉及。
人文地理学认为城市与区域的关系既是地域空间的概念,又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城市与区域之间属于典型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中心与区域是互为依存的关系。
地理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在于:
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区域条件为那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主要体现在城市与区域自然条件的关系、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关系两个方面。
城市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表现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适合城市生活和生产的基本地理条件,如嗳湿气候、适合建设的地质和地形条件、充足的水源、能源和其他生活生产资源条件等。
1. 人文地理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背景知识储备,包括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学习人文地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 学习人文地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技巧: a. 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论文,了解学科的思想、发展历程和方法; b. 多观察、多思考,提升敏锐的感知与分析能力,例如注意身处的环境、城市化进程和文化现象等方面; c. 与专业人士交流探讨,参加研讨会或线上讲座等活动,站在专家和行业前沿的角度建立自己的视野。3. 总之,学习人文地理需要不断扩充知识面与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实践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和思考方式。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对地球上的区域地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地理关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它研究地球的物理特征、气候、土壤、地形等各种自然要素,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过程。
在自然地理中,地球被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特征和生态系统。自然地理学家通过研究这些区域的地貌、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揭示了地球上自然系统的复杂性。
人文地理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它研究人类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各种社会要素,并探讨它们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人文地理中,地球同样被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人类活动和社会结构。人文地理学家通过研究这些区域的人口、城市化和文化景观等方面,揭示了人类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体现。它研究地球上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人类活动和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区域的变化和发展。
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地理调查、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江苏省中部,东临黄海,南与南通接壤,西南与扬州、泰州为邻,西北与淮安市相连,北隔灌河和连云港市相望。
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分为六个地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亚洲最大的平原为西西伯利亚平原;
上一篇:东盟人文差异? 南北人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