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指自然与人类创造力的共同结晶, 反映区域独特的文化内涵, 特别是出于社会、文化、宗教上的要求, 并受环境影响与环境共同构成的独特景观
“搭石”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人文景观,从它身上我们看到了乡村人民善良、勤劳、和谐、谦让等品德,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自然美、心灵美。《搭石》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描写了作者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课文从建搭石、走搭石让人们逐渐体会到了平凡中的美。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
自然景观即 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指自然界原有物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如自然形成的河流、山川、树木等。
故宫是人文景观
故宫的人文景观有: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2、御花园。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12000㎡。园内的松、柏、竹与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
3、养心殿。初建于明嘉靖年间(16世纪中),一直做为皇帝的便殿。自从清雍正朝开始,这里做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处,遂成清代皇帝实际上的正寝。养心殿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亲贤”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东暖阁的晚清垂帘听政处。
4、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宫为两进院,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等都曾在此居住。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还包括服饰、建筑、音乐等。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为城堡、宫殿,以及各类宗教建筑景观,具有历史性。
呼和浩特人文景观旅游胜地 昭君墓
王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以一己之力为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和平相处做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流传千年的佳话。
传说早年间秋凉霜冷之际,塞外草木凋零,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而后人为纪念王昭君在山西、河南、内蒙等地都修了“昭君墓”,惟内蒙古呼和浩特这一座与史书记载相符。
墓前与墓顶各建有亭,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黄昏的映照,墓地的景色似乎时时都有变化。
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纵”,更增添了昭君墓这一塞外孤坟的神秘色彩。
景区内有文物陈列室展出历代“和亲”有关史料,馆内有昭君出塞的场景,滿蒙联姻,王昭君雕相,距现在有2000多年的历史,值得一游。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地球表面自然存在的各种地理要素,是人文景观形成的基础。
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它们通常是在某种主导因素的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参与下,经长期的发育演变而形成的。
自然旅游资源接其形态特征和成因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如山地景观、喀斯特景观、丹霞景观、砂岩峰林景观、风成地貌景观、火山景观、冰川景观、海岸景观等;
②水体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瀑布和各类泉水;
③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和各种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
④自然地带性景观旅游资源。如热带景观等;
⑤气候旅游资源。如避暑、避寒胜地和四季宜人的温带与副热带游览地;
⑥天气气象类。极光、云海等;
⑦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如特殊自然现象等。
回答问题:“人文景观”是偏正短语。“人文”是偏,修饰限制作用。“景观“是正。
解释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还包括服饰、建筑、音乐等。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为城堡、宫殿,以及各类宗教建筑景观,具有历史性
共性
有旅游吸引力
历史性,要求要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积累。
文化性,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实物载体,像文物古迹,也可以是精神形式,像神话传说,民俗风情。
分类
人文景观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面很宽,类型多样。归纳起来,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历史古迹、古典园林、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文学与艺术、城镇与产业观光等类型。
WPO(国际包装组织)UFO(不明飞行物)NBA(国家篮球协会)CEO (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