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好是端午节,那么就简单也说说端午节的六种来源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其起源大约就有十几种说法之多,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六种及习俗。
一是源于三代兰浴。周代以来,有朱桃饰门,艾人悬户、系五彩缕、桂赤灵符等攘它避邪的风俗,至今在民间的一些地方还在流行。
二是源于春秋越国,勾践在这天操练水军。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三是纪念介子推。五月五日纪念介子推的说法,首见于东汉蔡邕的《琴操》:“介子绥……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为了在端午节这天纪念介子推,文王下令民间不得生火。
四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三吕大夫遭谗言陷害不被用,五月五投江而亡。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命舟揖拯之。后演变为吃粽子和龙舟竞渡的习俗。
五是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忠于吴国,被吴王夫差所杀,抛尸于江,化为涛神。在民间传说中,伍子胥死于五月五,今江浙一带仍有“迎涛神”的习俗。
六是纪念曹娥。孝女曹娥,浙江会稽上虞人,其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沂涛迎神溺死,不得尸骸。曹娥沿江寻找无果,七昼夜号哭不绝,遂投江而死。所以江浙一带五月五有纪曹娥之事。
上一篇:清明节各有哪些传统习俗
下一篇:9月4号到11号国内旅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