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特点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如何对待: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民族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创新中继承。
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人类文化都是在已有的文化上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创新,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基础,优秀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发展,两者是基础和发展的关系。
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须上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
上一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下一篇:西藏的风土人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