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顾名思义就是习惯,风俗。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对习俗概念作了同样清晰明确的规定。他说:“我们应把习俗定义为一种典型的一致性行动,这种行动之所以被不断重复,是因为人们出于不假思索的模仿而习惯了它。它是一种不经由任何人在任何意义上‘要求’个人遵从之而驻存的一种集体行动的方式。”因此,韦伯认为:“作为生活的常规性的不加反思的习惯已把它本身型铸为一种习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词目:风俗
拼音:fēng sú
释义:
(1)指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
《荀子·强国》:“入境,观其风俗。”
(2)指各地的歌谣。
《史记·乐书》:“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基本解释
[social custom] 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风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宋·苏轼《超然台记》
详细解释
1. 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宋 司马光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洛阳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巴金《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中国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
2. 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参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2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