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当然有必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不能用时间作为阶段来限制的,它博大精深,岂是你能用一辈子学得完?进入大学后很多人由于没有了语文课而放弃对国文的学习,中小学生学习语文大多也是为了应试而在家长老师的强制下学习,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弊端,非常不利于国文及孩子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只停留在表层,教育部门应该从小就要加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们知道学习语文不仅仅是用来作为一种交流生存的工具,而要通过学习语文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成果,这样才能增进民族认同感和加强民族自豪感。作为大学生,没有了以前的应试的束缚,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更应该主动的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涵养。
学校精神文化可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
一是认知成分,即学校这个群体和构成它的个体对教育目的、过程、规律的认识,属于校园文化的理性因素;
二是情感成分,是学校这个文化体内的成员对教育、学校、班级、同事、同学、老师、学生特有的依恋、认同、参与、热爱的感情,这种感情内通常包含着很深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和献身精神;
三是价值成分,即学校校园所独有的价值取向系统,像“尊师爱生”的价值取向,“教育、教学活动优先”的价值取向以及“严谨、守纪、规范、团结”的价值取向等;
四是理想成分,即学校及其成员对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所表达的希望和追求,比如,创造美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和谐、全面的发展。这是许多优秀学校所追求的理想。
上一篇:陕西民居屋顶的建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