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最高行为准则,具有最高效力和强制执行力等;民间习俗从法律角度讲是习惯法,属于道德范畴,没有强制执行力,如乡规民约等。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有强制执行力。
在解决纠纷时通过法律途径依法做出的解决方案受法律保护由国家机器保证其得到实施,在民事纠纷中如果当事人不执行生效的判决、裁定等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在刑事案件中则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军队等机构强制执行法院的判决;民间习俗在民事纠纷中只能起到道德约束作用,如果当事人不执行也只会受到道德责难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强制执行。
此外,就中国而言,在部分少数民族聚集区在法律没有介入的情况下民间习俗依然有很强的效力。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制定的法律与原始社会中的作为行为规范的习俗,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原始社会的习俗是长时间逐渐自发形成的,法律是国家自觉制定的;第二,原始社会习俗是本氏族内部全体成员意志的体现,维护本氏族所有成员的利益;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第三,原始社会习俗的目的是维护人们平等互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律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第四,原始社会的习俗适用于本氏族、本部落的成员,法律适用于国家主权所管辖的领域;第五,原始社会习俗主要靠社会成员内心的信念、氏族首长的威信,由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上一篇:丽水火车站到仙都风景名胜区怎么走
下一篇:中国美食纪录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