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月五号左右(清明)。二:七月十五(中元节),三:十月初一(下元节)。三大鬼节,鬼门大开,各地祭祀冥府库开,亿万纸钱流向冥库。各届死人轮返领取,过时不候。各种花环,纸扎,贡品,水酒,菜肴,果品纷沓而至,鬼门也享受人间烟火带来的美味和乐趣。人鬼共庆,喜怒悲合离欢的瞬间。
民间有"腊月二十七杀公鸡","杀鸡赶大集"的说法。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七杀鸡,赶集置办年货,准备过大年,这是沿承下来的一种习俗。经查证,还没有"每逢十五必杀鸡"一说,这里说的应该是对节日的最高敬重。
鸡是祭祀用品,杀鸡只在祭祀之日祭祀是指以线香、水和肉类等供品向神灵、圣徒或者亡魂奉献、祈祷的一种信仰活动。它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意即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祭祀有严格的等级,分天、地、人三类。祭祀之日指的是春节、清明、端午节、重阳节和寒食节。它们都是由原始的信仰形成的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节日。
根据古人的说法,鸡血里阳气很旺,在特定的场合,如祭祀,有辟邪、佑安之意;再者,"鸡"与"吉","大鸡"与"大吉"谐音,图个大吉大利;其次,公鸡又司报晓之职。因此,摆放祭品时,将其供奉在东,有崇拜太阳东升之寓意。鸡便成为祭祀之用品。也仅仅限于如上所述的祭祀之日。"十五"的节日,即元宵节、中元节、中秋节,后两者是祭祀之日,祭品不同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或灯节等,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一年中的笫一个月圆之夜正是正月十五,便称为元宵节。元宵节主要习俗是吃元宵、舞龙舞狮和踩高跷、猜灯谜、耍龙灯。农历七月十五,也中元节,有些地方叫也叫"鬼节",亡人节、七月半等。其实,在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农历七月十五也称孟兰盆节。由于此节日悼念祭奠亡人的,祭品有柑、桔、苹果、香蕉、菠萝、葡萄等水果,也有猪、鸡、鱼等肉类,另备酒水。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月亮节、团圆节等。主要的习俗是吃月饼、赏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虽说也有"祭"之礼,但祭品是月饼,而非鸡。由此可以看出,关于"逢十五逢必杀鸡"的说法,仅指农历的七月十五,即中元节。杀鸡(指公的)当祭品,是祭奠亡人,这里的"亡人",实际上是指"祖先"。用鸡做祭品应该是对节日的最高敬重。
上一篇:古诗中的传统节日以及习俗
下一篇:请问福州有哪些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