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指出的是,汉服是古代上流社会的礼服,不是普通劳动人民穿的衣服,甚至上流社会的人也不是天天穿。汉服无论哪种式样,明显不适合生产劳动,甚至不适合居家过日子。所以古人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穿汉服,只是一部分社会精英穿着它参加各种官民礼仪活动。农业社会的礼仪十分繁琐,需要特定的衣服来显示身份。
即使是少数民族服装,比如每年人代会上少数民族代表穿的那些衣服,也只是他们的传统礼服,在过去不可能穿着它们下田干活,现在更不可能穿着它们上班。另外一个参照就是日本的和服,今天的日本人也只是各种仪式上才穿。
如果古代农业社会的那些仪式都不存在了,穿这些衣服是很可笑的。
甚至,今天我们看到的复制汉服也不是古代的样子。因为古人都是手工纺织,面料比现在糙得多,穿在身上象麻袋一样粗犷。古代印染技术也很有限,只能印几种简单颜色。现在我们看古装剧里面那些人物穿得多姿多彩,挺阔舒适,飘然如仙,那都是现代纺织工业的产物。如果真要如实复制,得先从纺织土布开始。《荆柯刺秦王》里面秦始皇穿着黑灰色大棉袍,象个北方老农民,那才是真实的古代服装。
西方在进入现代化之前,他们的贵族也和中国精英一样穿金戴银,搞得很臃肿。很多礼服自己穿不上,必须由仆人帮着穿。现在中国人觉得西装和燕尾服是西方传统服装,其实它们最早是贵族家里面仆人的服装,穿这些衣服干活方便,工业革命后才流行起来。
所以,汉服消失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传统农业社会不存在了,现代工业社会要求快节奏,也不讲那么多仪式。
中国进入工业时代后曾经有过一款“汉服”,就是中山装,是唯一适合现代社会并且由中国人定型的衣服。另外还有一款能体现中国现代社会风格的服装,就是茄克。二十世纪初,欧洲工人都穿茄克到工厂干活。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列宁这些领导人就穿茄克,以示自己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和穿西装打领带的其他政党相区分。现在中国领导接见外宾穿西装,下来视察穿茄克,就是继承这个传统。
所以,如果一定要推广中国风格的服装,不如推广现代风格的中山装和茄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