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圣节前夜
万圣节 的许多活动都与迷信有关。万圣除夕的前一星期,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始准备鬼怪面具和望而生畏的服饰。入夜(万圣除夕),当打扮得狰狞可怕的孩子们出现在家长面前时,家长要表示害怕,这样孩子们会感到很快活。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
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
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客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不给糖就捣蛋,就是以万圣节为题材的儿童恐怖片。
2、复活节
西方国家的复活节有各种风俗。比如,有的在复活节那天里烧毁犹大的模拟像,他是背叛耶稣的一个门徒。在忏悔日里,基督教徒要去教堂仟悔以赎罪、复活节星期一(Easter Mon-day)是复活节庆祝活动的高潮。
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每年这天都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游行。有些西方国家在这天还要举行传统的“滚鸡蛋”活动。复活 节前40天称大斋期(Lent)。
3、感恩节
在风俗习惯上,美国和加拿大基本一致,食俗有:吃烤火鸡、南瓜饼、红莓苔子果酱、甜山芋、玉蜀黍;活动有:玩蔓越桔竞赛、玉米游戏、南瓜赛跑。
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集体活动,并有相应的假期2天,在远方的人们都会回家与亲人团聚。现在还形成了豁免火鸡、黑色星期五购物等习惯。
感恩节的晚宴是美国人一年中很重视的一餐。这一餐的食物非常之丰富。在餐桌上,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
4、退伍军人节
美国仍在退伍军人日为和平举行感恩活动,活动包含了庆祝仪式及演讲,而在当天早晨十一点,大多数的美国人会默哀片刻,以向当年为和平而战的勇士们致敬。
然而在美国参与越战后,节日活动的重点开始有所转变。军人的游行与仪式减少了,退伍军人们聚集在华盛顿的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前,为他们在越战中倒下的亲朋好友献礼和致哀。而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子女的家庭更加盼望和平的到来,亦希望能避免未来所有可能发生的战争。
5、圣诞节
圣诞卡(圣诞卡片)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内容。
圣诞节这天,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只有以和平与仁爱的言行达成。寄赠圣诞卡,除表示庆贺圣诞的喜乐外,就是向亲友祝福,以表怀念之情。尤其对在孤寂中的亲友,更是亲切的关怀和安慰。
还有圣诞袜,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方节日
1、忏悔节 shrovetides
忏悔节是基督徒思罪忏悔的节日,是在大斋节首日(灰的星期三)之前的星期二举行,以表示谢肉节的结束,人们应准备封斋。亦称“忏悔火曜日”。在英国习称为“煎饼星期二”,人们在这一天要将斋戒节期禁止食用的肉、油用完。
2、耶酥受难日:时间在复活节之前的那个星期五
耶稣受难日是纪念耶稣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即“圣周”,又称“受难周”)中最重大的日子。这一周是从复活节前的一个星期日(棕榈主日——耶稣进入耶路撒城,民众手持棕榈枝欢迎他)开始
3、复活节Easter
复活节中美国人的食品也很有特点,多以羊肉和火腿为主。复活节彩蛋是为了给人们带来快乐——确实如此!这些彩蛋精美漂亮且富有装饰性,它们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并与你分享季节更替的喜悦。
4、棕榈主日 复活节前的星期天
棕榈主日是纪念主耶稣最后一周,骑驴进入耶路撒冷,此去就是为了全人类的罪受死。当时,跟随的人都前随后行,手持棕树枝欢送耶稣进京,并且,他们高声说:“和散那给与大卫的子孙,高高在上和散那!”
5、帝王节 King festival, 1月6日是法国帝王节
在糕点铺内,人们纷纷购买甜饼,这种甜饼内含有一种叫蚕豆的小东西。家中最小的成员,把眼睛蒙上,将甜饼分给大家:这是JEANE姑姑的,这是爸爸的,这是DESPOYES先生的。。。“每人吃甜饼时都避免咬到蚕豆。吃到蚕豆的人将封为国王(皇后),并挑选他的皇后(国王)。
扩展资料:
节日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因为节日本身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讯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节日文化的全球化也不可避免。一方面,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另一方面各国的不少节日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渊源。
一方面,一些优秀的节日文化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另一方面,各国在吸纳外来节日文化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纵观世界各国的节日文化,你会发现,实际上,全球化的浪潮始于文化,而显于经济。这其中,节日文化就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进入21世纪,节日文化全球化的脚步也日益加快,太多的节日被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全球化的潮流诚然不可阻挡,节日的全球化却正是文化多元的一种表现。
当您看到,身边的朋友在庆祝源于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的时候,当您看到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在庆祝中国的春节的时候,您会发现,节日已经不再是人们文化身份认同的标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西方节日